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先秦散文中的对话式问答体发展研究 收藏
先秦散文中的对话式问答体发展研究

先秦散文中的对话式问答体发展研究

作     者:方志豪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于淑娟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先秦散文 问答体 对问体 结构发展 

摘      要:从殷商的甲骨卜辞到战国末期的赋体杂文,问答一直是先秦散文中最常用的一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甲骨卜辞和战国末期的问答体作品,其体式已然判若云泥。文章从问答体结构的变化出发,解构了不同时期问答体的六种特征,借此釐清从卜辞到《卜居》的发展历程。全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六章。绪论部分简略交代了文章对问答体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进而分溯源和发展两方面对研究现状作出介绍,最后点明本篇的创新与不同,即详细地从问答体结构本身去分析其发展。由于学界对问答类作品的称名和定义各不相同,故第一章以历代《文选》类总集对问答类作品的收录标准为依据,再次详细解释了广义上的问答体,并界定了问答和语录、对话、设问、反问的区别。第二章分析甲骨卜辞中的问答特征,从问答的对象来说,贞问和占断可由同一人完成,也可以一人贞问,一人占断。从问答的体制来说,有一问一答、连续问答,卜辞中“对贞“选贞的手法对屈原《卜居》有直接影响。甲骨卜辞是最初的问答体作品。第三章主要涉及《尚书》《逸周书》《国语》,论述了问答体结构在记言类古史中的三次新变。首先是《尚书》中出现问简答繁的体制,利于突出答语;其次是《逸周书》中确立三段式的布局,将记言和记事结合;再次是《国语》中大量的多重问答兴起,使问答回环往复,富有辩论性。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问答体在战国流行的两种显著特征——铺排和虚拟。论述铺排时以《战国策》为主,分析了它多层级铺排的创新。论述虚拟时则分为三块,首先统计了《庄子》中的多种虚拟类型,并分析其特色;然后探究诸子假设客难这一虚拟体制的演变,考证出“主客原本用于军事,以“客指代问难者,最早出自《庄子·渔父》;最后则以《战国策》等文为例,简述了拟托历史人物来相互问答这一虚拟类别。第五章从用韵的角度出发,着力论述对问体作为先秦问答体散文殿军的原因。先是指出刘勰将《对楚王问》作为对问体之始的错误,对问体当以《卜居》《渔父》为先。进而罗列了《卜居》《渔父》可作为散文来研究的依据,全面分析其将问答体和音韵结合的体制。最后得出结论,《卜居》《渔父》是先秦问答体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前五章旨在描绘先秦问答体散文在结构上的演变轨迹,第六章则是对其演变原因的解说和在汉代新变的概述。先秦问答体的演变是与时代发展相始终的,从殷商的占卜决疑到西周的明德讽谏,问答体产生了问简答繁、三段式、多重问答等结构;从东周的王官失守到其后的百家争鸣,问答体又融入了虚拟、铺排、用韵等特征。到了汉代,《公羊》《榖梁》等设问式问答体兴起,这是对先秦设问式问答和解经传统的重大发展。在汉赋中,问答体也发生了三段式缺失、主客心理对调两方面的变易。最后是文章的结语,总结了全文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利用问答体结构特征校勘文献的展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