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收藏
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作     者:朱佳豪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潘祺志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30302[法学-人口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      题:非正规就业 正规就业 生育意愿 

摘      要: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的未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压力过大等问题,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在我国全面实行,但效果并不明显,两年后,中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允许家庭生育两个孩子,当年我国新生儿数量明显增加,但随后政策效果持续减弱,新生儿数量呈现下滑趋势。鉴于此,家庭的生育意愿成为了决定社会整体生育率的关键因素。生育意愿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观念、工作稳定性等。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非正规就业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就业形式。然而,非正规就业存在工作不稳定、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生育意愿。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旨在探讨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城乡户口和主观阶级认同的人群之间有何差异?非正规就业又是通过何种作用渠道影响生育意愿?这对于了解非正规就业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提高家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考虑到二孩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三期数据,选择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且配偶年龄也在这个年龄段的劳动人员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线性回归和泊松回归两种统计模型研究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同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性别、户籍和主观阶层认同等方面的异质性分析,考察非正规就业对不同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通过机制检验方法,从养老压力和养育成本预期两个角度探究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机制,以便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当前就业市场的关键部分,占据整体就业比例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在具有生育第二胎或更多孩子意愿的家庭中,占比仍然很小。男性、农业户口以及主观认为自己属于中层和下层阶级的人群具有更高的生育二胎或更多的意愿。基准回归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相较于于正规就业人群有着显著更强的生育意愿,这种关系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保持。机制分析显示,非正规就业能通过降低养老压力和养育成本预期这两个途径提高家庭的生育意愿。异质性分析揭示,非正规就业对女性生育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于农村户口的劳动者而言,非正规就业更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在具有不同主观阶级认同的劳动者中,非正规就业对上层阶级的影响最小,而对中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下层劳动者的正面影响最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第一,提供合理的假期政策,建立完善的育儿援助体系;第二,完善非正规就业者的保障机制,释放非正规就业群体生育潜力;第三,完善生育激励政策,提高生育补贴。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在研究视角上,在目前现有的有关生育问题的研究中,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丰富,与就业相关的研究中,研究非正规就业的文献也很多,但同时涉及非正规就业和生育意愿的文献则极少。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而分析就业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从而影响劳动者生育意愿,在丰富就业与生育意愿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未来人口问题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第二,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从性别差异、户籍差异和主观阶层认同的差异三个层面,对非正规就业影响生育意愿展开异质性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上述影响的潜在差异、进而就生育意愿的提升“对症下药;同时,挖掘非正规就业影响生育意愿的内在机制,尝试从养老压力和养育成本预期两个角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展开分析,为贯通生育意愿的提升渠道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解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