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贾樟柯电影的流浪主题研究 收藏
贾樟柯电影的流浪主题研究

贾樟柯电影的流浪主题研究

作     者:邵子溦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海云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贾樟柯 流浪主题 第六代导演 电影工业美学 

摘      要: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翘楚,在电影创作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与傲人的成绩。他多将关切的镜头对准城镇中生活的边缘人物,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在多年的创作中,贾樟柯的电影一直坚持在贴近生活与时代现实,虽票房成绩不佳,但依然蜚声影坛、获得了国内外许多奖项。在他的电影作品里,“流浪不仅是其电影的主题,更是导演拍摄历程的写照。本文认为,从电影的主题渊源、表现类型、美学呈现及价值切入,解读其电影的流浪特质及探寻对当下电影市场的借鉴意义具有价值。本文共有四章,以地域上离乡的“流浪与精神上“怀乡的流浪并举,分别从贾樟柯电影流浪主题的渊源、表现类型、美学风格、价值等四个方面对电影一以贯之的流浪主题进行解析。其中,第一章从成长背景、拍摄经验、及其他导演影像等三个方面探讨贾樟柯电影流浪主题独特气质形成的来源。第二章以故事片与纪录片为分野,探索流浪主题在不同作品中的具体展现。第三章从美学风格入手,着重分析暴力美学及纪实美学在该主题中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又是以何种方式彰显其流浪特质。第四章以贾樟柯对华语影坛的贡献及暴露出的局限,对标当下火热发展的电影工业,阐释贾樟柯电影在西部影像的实践、电影手法的突破及艺术电影商业化转型等层面的重要价值。总而言之,从1995年的《小山回家》到2020年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电影在筹备、拍摄、制作、发行等环节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变,但其流浪主题却如一条线串联起每一阶段的创作成果。这是导演不断向自己成长及创作历程的回顾,恒久不变的流浪特质同样展现着对普通人尊严的关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