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华西人视野下的“辅助动词”研究 收藏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华西人视野下的“辅助动词”研究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华西人视野下的“辅助动词”研究

作     者:赖冠洲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国彦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主      题:在华西人 辅助动词 汉语教材 二十世纪上半叶 

摘      要: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华西人学者在其编著的汉语教材中,并非将传统意义上的“will“can“may等助动词纳入Auxiliary Verbs的范围,而是将汉语语法概念中的动词补语“来“去“上“出、结构助词“得、动态助词“着“了等词语视为Auxiliary Verbs。这一行为的动因主要是在华西人学者对Auxiliary Verbs辅助动词的作用的本源理解、认为西方语言中的“补语概念并不适合描写汉语,且这一概念对西方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等现实因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以中国语言学史、世界汉语教学史为视域,以归纳法、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语言学、国际汉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支撑下开展研究,对狄考文《官话类编》(1906)、鲍康宁《英华合璧》(1915)、马守真《英华合璧》(1938)、卜郎特《华言拾级》(1940)、裴德士《华文初阶》(1943)五部在华西人主编汉语教材展开考察,分析和比较上述汉语教材关于Auxiliary Verbs的描述,探讨以上教材中的语法注释、练习、导论、课文等对该语法点在概念、范围、分类、句法功能上的认知,归纳出以上教材基于词类观、句式观与使用观的共性与差异。研究表明,在华西人学者对于Auxiliary Verbs的基本概念保持着较大的共性:Auxiliary Verbs是作为重要的句子建构成分,在句中与其他动词搭配,对动词的方向、时态、语气等方面起到补充或限定的辅助作用的词,通常与主要谓语动词结合紧密,位置固定。其次,对于Auxiliary Verbs的概念,中外语法观有着明显的分野:在华西人学者主编的汉语教材,主要是从词语的使用功能对Auxiliary Verbs进行定义和分类,教材所考虑的要点在于词语能否搭配主要动词,并且能否对主要动词的时态、方向、语气等方面进行修饰或限定。现代汉语学界对于上述词语,更多是从词类的抽象概念出发进行研究,依据词语的本身意义、句法特点,给予每个词语更多的限定条件。最后,Auxiliary Verbs的命名原因,包含着汉语补语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汉语教材本身的教学定位这两大要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