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痰湿证、痰瘀证”的蛋白质组学...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痰湿证、痰瘀证”的蛋白质组学...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痰湿证、痰瘀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     者:龚宝莹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建文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主      题: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蛋白质组学 抗体芯片 生物标志物 

摘      要:目的:1.探讨健康人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病人的蛋白质组学差异,为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提供新的检测方法;2.通过分析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寻找可用于早期识别患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的生物标志物;3.探索不同证候的蛋白质组学差异,为痰瘀、痰湿证的实质研究提供生物学证据。方法:利用前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受试者留取的血浆样本,根据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分组,以颈动脉彩超及血管造影结果作为依据,分为对照组(C组)、稳定斑块组(SP组)、不稳定斑块组(UP组)及动脉狭窄组(S组)。主要研究方式为使用抗体芯片检测技术进行蛋白质表达量检测。观察指标包括:(1)根据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分组的四组患者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情况;(2)根据中医证候进行分组的组间差异表达蛋白质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84人,符合条件并完成蛋白质组学检测的血浆样本184份。采用涵盖187个与AS相关的目标蛋白质抗体芯片完成所有血浆样本的蛋白质检测。利用R软件统计分析,发现C组与另外三组的差异蛋白质中有11个共同表达下调蛋白质,30个共同表达上调蛋白质。采用Mev软件进行挑选分析时,在C→SP→UP→S发展过程中挑选出5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随C→SP→UP→S发展过程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8种,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31种。综合两种方式的挑选结果,对照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存在上调差异蛋白质有37个,下调的表达差异蛋白质33个,均可作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最为显著的差异蛋白质有6个(P0.001),分别为芳烃受体、抗菌肽、软骨寡聚基质蛋白、连环蛋白β-1、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在C→SP→UP→S发展过程以上调信号通路为主,此过程有12条共同富集的上调信号通路,分别为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粘着斑、HIF-1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主要与炎症反应、AS斑块的形成与组成分改变相关。根据中医证候分组分析,发现15个与痰瘀证相关的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质(P0.01),3个与痰湿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P0.01),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凝血、内皮功能及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可为中医证候提供潜在的生物学证据。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抗体芯片涵盖187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蛋白质,可作为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新检测方式。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存在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及痰瘀证、痰湿证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均为潜在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为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潜在证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