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艾管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收藏
艾管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艾管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     者:杨镜秋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海纯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颈动脉粥样硬化 痰湿质 艾管针 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艾管针对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客观评价艾管针治疗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SPSS25.0进行随机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和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治疗,每晚睡前服用,连续服用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艾管针治疗,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风池、曲池、内关、供血;辨证配穴取中脘、丰隆、阴陵泉。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取艾柱高约为4.0cm,直径为0.6cm,其正中有一直径约1.5mm的孔道,贯穿艾柱。在艾柱底部有宽约0.9cm的阻燃锡纸条围绕艾柱一周。将艾柱围绕阻燃锡纸一端插入底座,用酒精灯点燃艾柱上端,吹灭艾火后,撕下底座底部贴纸,粘于穴位上。而后,取0.30*60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尖刺入艾柱中央孔道后,以套管针手法,手指轻扣针柄部,针直刺入穴位深度约为15mm,以针体、针柄交界处触及艾柱为度,形成一组温针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一周治疗6次,休息1天,治疗4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及不同组别的中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血脂等指标,观察艾管针对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艾管针治疗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痰湿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组临床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临床显效0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57.1%,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与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相比艾管针结合药物在改善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优。2.针对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相比艾管针结合药物在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及改善血脂水平方面效果更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