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研究 收藏
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研究

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研究

作     者:吴天雨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贾卫国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环境教育 亲环境行为 游客 武夷山国家公园 结构方程模型 

摘      要:环境教育是我国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好环境教育工作是建设好我国国家公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普及环境知识、塑造生态审美、传播生态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游客是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重要受众群体,实现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激发与培育,是有效发挥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功能的最终体现。但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更属新生事物,在管理机制、体系规划、内容形式、设施服务等众多方面均不够成熟,难以实现培育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预期目标。因此,需要探索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与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明晰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这对于利用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资源、促使游客在国家公园这一天然“大课堂中形成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框架,结合环境素养模型、地方理论、态度-行为-情境(ABC)理论、唤醒理论以及行为场景理论,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从“情理合一、“内外结合的综合视角出发,选取了地方依恋、环境态度、环境质量这三个可能在环境教育影响亲环境行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影响变量,并提出了11条研究假设,构建了环境教育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通过基本情况与环境教育现状分析,选定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728份有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层次回归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路径分析、中介效应检验以及调节效应检验,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对理论关系模型进行了检验与修正,从而得到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与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的最终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观光游览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绝大多数游客的旅游动机,体验自然、休闲娱乐是他们的首要需求;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维度均值最低,且明显低于环境教育感知、地方依恋、环境态度、环境质量等其他四个潜变量的维度均值,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在培育游客亲环境行为这一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2)亲环境行为受环境教育感知、地方依恋、环境态度的直接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教育感知对地方依恋、环境态度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沿着3条影响路径正向作用于游客亲环境行为,路径1是“环境教育感知→亲环境行为,为直接影响路径;路径2是“环境教育感知→地方依恋→亲环境行为,路径3是“环境教育感知→环境态度→亲环境行为,均为间接影响路径。其中,路径1的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44.78%,路径2和路径3的间接效应总和占总效应的55.22%,地方依恋与环境态度在环境教育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中介作用。(4)外部情境环境质量正向调节环境教育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即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质量的感知越高,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越能驱动游客产生地方依恋情感。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相关文献成果,填补了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空白,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的理论范围;另一方面,从构建环境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环境教育体系规划、丰富环境教育活动内容、创新环境教育设施服务等四个方面,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好环境教育工作、提升环境教育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培育效果提供了对策建议,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