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双向平衡”模型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 收藏
基于“双向平衡”模型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

基于“双向平衡”模型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调控效应

作     者:崔敬苇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颖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0302[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教育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上肢功能 “双向平衡”模型 脑电 

摘      要: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基于“双向平衡模型的神经调控策略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根据上肢功能障碍评价指标,选取更加有效、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为进一步在临床开展,提供证据。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基于“双向平衡模型+常规康复),对照组(基于半球间竞争模型+常规康复)。截止到实验结束,共招募到6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人因疫情原因无法而中途脱落,对照组1人因中途出院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1人因出现头痛症状停止实验,因此对照组共脱落2例,最终纳入57名患者。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但tDCS神经调控策略采取不同的实验设计,实验组基于双向平衡模型理论,UEFM43分采用阳极刺激患侧半球,阴极置于对侧眼眶;UEFM≤43分采用阳极刺激健侧半球,阴极置于对侧眼眶;对照组基于半球间竞争模型理论,均采用阳极刺激患侧半球,阴极置于对侧眼眶。每组患者需进行4周的康复治疗,其中tDCS每日1次,每次20min,一周连续治疗5天,共计20次治疗。疗效评价指标:需对每组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中(2周)、治疗后(4周)进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UEFM)、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 Rating Scale,MA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otor activity log,MAL)的患侧上肢使用频率的使用量表(amount of use,AOU)和患侧上肢动作质量的动作质量量表(quality of movement,QOM)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状况;分别在tDCS治疗前、tDCS治疗10次后、tDCS治疗20次后进行静息态脑电图的采集,并用MATLAB软件计算出α波绝对功率值及脑网络特征参数指标节点度分析卒中患者脑功能状况。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康复评定量表及脑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学差异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不同时点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脑电数据变化与量表评定的关系。所有统计学分析应用IBM SPSS26.0进行。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及病变程度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量表评分结果分析组间比较,治疗前UEFM、MBI、AOU、QOU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MAS等级2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UEFM、AOU、QOU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MAS等级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患者组内分别于治疗前相比,治疗中、治疗后UEFM、MBI、AOU、QOU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MAS等级改善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中实验组F2、FC2导联的α波绝对功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中、治疗后实验组全局脑功能网络节点度值显著高于对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