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丝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戴好富;王佩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丝沉香 菲律宾 2-(2-苯乙基)色酮 抗炎活性 细胞毒活性
摘 要:沉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 Lam.)或拟沉香属(Gyrinops Gaertn.)植物抵御外界伤害缓慢形成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是一种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2-(2-苯乙基)色酮是沉香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也是沉香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的关键成分。菲律宾是野生沉香树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其中丝沉香(Aquilaria filaria(Oken)Merr.)是菲律宾产沉香的主要基原树种之一。近年来,菲律宾丝沉香在国际市场中备受青睐,然而,未见菲律宾丝沉香的化学成分报道,对其鉴定与应用缺乏科学指导。目的:研究菲律宾丝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对其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为菲律宾丝沉香的化学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菲律宾丝沉香经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各部分萃取物。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技术引导下,利用硅胶、反相(RP-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乙酸乙酯萃取物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ESI-MS)、紫外光谱(UV)等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ECD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通过Griess法检测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对NO的生成抑制作用;同时采用MTT法测试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对5种癌症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菲律宾丝沉香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41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1~41),其中19个为新化合物(1~17,23和32),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菲律宾丝沉香酮A(1)、菲律宾丝沉香酮B(2)、菲律宾丝沉香酮C(3)、菲律宾丝沉香酮D(4)、4 -甲氧基菲律宾丝沉香酮D(5)、菲律宾丝沉香酮E(6)、4 ,4 -二甲氧基菲律宾丝沉香酮E(7)、菲律宾丝沉香酮F(8)、菲律宾丝沉香酮G(9)、4 -甲氧基菲律宾丝沉香酮G(10)、4 ,4 -二甲氧基菲律宾丝沉香酮G(11)、菲律宾丝沉香酮H(12)、6 -羟基柯拉斯那素B(13)、4 -甲氧基丝沉香酮P(14)、菲律宾丝沉香酮I(15)、菲律宾丝沉香酮J(16)、菲律宾丝沉香酮K(17)、菲律宾丝沉香酮L(23)和菲律宾丝沉香酮M(32)。上述化合物包括22个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1~22),9个5,6,7,8-四氢-2-(2-苯乙基)色酮(23~31)和10个flindersia型2-(2-苯乙基)色酮(32~41)。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7、10、12、13、16和17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IC值为33.94~57.93μM;化合物7、12和13对5种癌症细胞株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值为9.80~48.81μM。结论:本研究从菲律宾丝沉香中分离得到多种类型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首次从菲律宾丝沉香中发现了由5,6,7,8-四氢-2-(2-苯乙基)色酮单元(THPEC)和flindersia型2-(2-苯乙基)色酮单元(FTPEC)通过C5-O-C7 连接形成的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以及由5,6,7,8-四氢-2-(2-苯乙基)色酮单元(THPEC)和6,7-二羟基化的flindersia型-2-(2-苯乙基)色酮单元(FTPEC)通过单醚键连接形成的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菲律宾丝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的连接位置及取代方式在已发现的二聚体中较为少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生物活性测试发现2个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癌细胞毒活性,可为抗炎和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