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中的边地书写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春生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李娟的散文以新疆阿勒泰地方文化为背景,生动地还原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样态、民俗传统和民族礼仪,并从中发掘边地民众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抒写了边地背景下的人性之美。一方面,李娟以深切的生命感悟描绘了阿勒泰地区的独特风貌。对哈萨克族人敬爱生命、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的品格给予了讴歌,在奇异的边地风光里,作者将自己融入其中,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命运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李娟用质朴而细腻的语言,不疾不徐的节奏和内敛而炙热的感情,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对苦难的不屈服和达观的生活态度,灌注了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边地不仅是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人精神成长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的载体。作者从一个个独具特征的生命个体中,礼赞了人性之美。其文本将阅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到阿勒泰地区,也从更深层次上,激发了人们关注边地文学。本文从不同层面,聚焦李娟的散文创作。第一章,从李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以及从内地到边地的人生经历和这种经历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探寻作者是如何在多重文化中的体验中,开始边地创作。主要讲述李娟与边地之间的双向互动,李娟从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人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不断寻找自我与超越自我,从内地到边地的经历为李娟提供了创作的资源;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李娟是如何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实现原生态游牧生活的“文学再现,对自然地理的亲切描摹、日常生活的动态呈现以及民俗场景的在场记录和思考;第三章,从文本阅读的角度,阐释边地是如何锻造李娟散文独特魅力。李娟有温度的书写、对生灵的赞美与悲悯,对家园生态危机的忧虑,对灵魂栖息之地追寻,成为和边地融为一体的精神对话。李娟以边地女性的身份和视野反映时代的巨变,尽管她生活在边地,但她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和自我价值追求的女性,恰如她自己所说:这或许是最后的游牧景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最深入、最沉默的边地生存。故而本文以李娟的散文为研究对象,挖掘作家边地书写中的边地情怀,在对游牧生活的考察中展开对现代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