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 收藏
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

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作     者:袁文蓉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勾丽洁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主      题:脑卒中 电刺激 肺功能 呼吸肌肌力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摘      要:脑卒中不仅会导致运动、言语、吞咽等功能障碍,还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继发死亡的独立因素之一,可导致卒中患者死亡率增加2~6倍。研究表明,与同种族、年龄及性别的健康人群相比,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呼吸肌肌力下降、膈肌萎缩变薄及膈肌移动度减小,容易导致肺通气功能、咳嗽能力减弱,这不仅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加重卒中后疲劳感,还会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因此,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及膈肌功能评估,并积极介入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但鲜见将其应用于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报道。并且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吸气肌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侧膈肌功能的影响,而容易忽视呼气肌训练对膈肌功能的改善作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respirato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ining with biofeedback,RESTB)通过协同反馈式电刺激膈肌、腹肌,引起膈肌、腹肌节律性交替收缩,增强膈肌和腹肌收缩力、耐力,从而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目的:观察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及双侧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名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2名),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呼吸肌抗阻训练,观察组(32名),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RESTB。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FEV1)、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峰值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呼吸肌肌力[包括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最大呼气压(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膈肌厚度(end-inspiratory diaphragm thickness,IDT)、呼气末膈肌厚度(end-expiratory diaphragm thickness,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并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同时采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对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及疲劳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治疗期间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率。结果:治疗期间有4名患者因脑梗死复发、出院等原因退出。其中观察组3名,对照组1名。1.肺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VC%、FEV1、FEV1%、MVV、MVV%、PEF及PEF%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VC(2.66±0.63L,2.27±0.83L)、FVC%(77.97±15.17%,68.19±20.01%)、FEV1(2.10±0.44L,1.80±0.64L)、FEV1%(82.61±9.26%,69.19±17.16%)、MVV(47.86±14.37L/min,33.76±20.90L/min)、MVV%(44.02±12.02%,29.29±16.50%)、PEF(3.88±0.88L/s,3.15±1.15L/s)及PEF%(49.06±8.84%,37.33±10.75%)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IP(39.14±11.44cm HO,31.57±15.02cm HO)、MIP%(42.39±12.71%,32.16±13.01%)、MEP(42.91±16.09cm HO,35.23±12.98cm HO)及MEP%(35.39±12.30%,28.64±9.14%)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