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对儿童道德干预判断的影响研究 收藏
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对儿童道德干预判断的影响研究

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对儿童道德干预判断的影响研究

作     者:扶静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小凡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教育学] 

主      题:关系亲疏 社会角色 道德干预 儿童 

摘      要:道德干预即是对道德违规行为的干预,属于道德行为的一种。关于道德干预,目前有两种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一种是道德普遍主义假说,另一种是道德偏好假说。这两种理论均体现了人际关系对道德干预的重要影响,另有研究表明当发生道德违规时人们认为权威人物更应该出面干预,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人际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如何对儿童干预判断产生共同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处于服从权威阶段,遵循“规则不可更改的特点,事实上我们不可知的是在铁面无私的规则下是否会出现偏袒,不清楚面对同一违规事件,在旁观者与受害者视角下儿童的道德干预判断是否有差异。为了使研究更贴近儿童真实的生活,通过前期访谈和反复筛选最终确认用于正式研究的四个违规情景,以纸笔实验的方式调查和收集儿童面对不同亲疏关系的同伴违规后的干预判断,我们对比了儿童对自己与权威人物的直接反应,还询问了亲疏组儿童的道德违规程度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对两个实验中儿童的经验判断(干预的一般水平)、责任判断(谁有责任干预)和期望判断(期望谁干预)进行分析。实验一从旁观者视角(儿童作为违规事件的旁观者),探讨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对儿童道德干预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作为旁观者时,儿童认为亲疏同伴的违规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且儿童采取干预的形式和措施更加多样。在经验判断上,不同故事情景对儿童干预判断影响不同;在责任判断上,学龄后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学龄前儿童;儿童期望判断与责任判断倾向一致,即认为权威人物的干预责任显著大于自己且更期望由权威人物进行干预,但这种干预的角色期望在亲疏关系中表现不同,疏远的人违规时期望权威人物干预,亲近的人违规时则没有明显差异。实验二从受害者的视角(儿童作为违规事件中的受害者),探讨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对儿童道德干预判断的影响。作为受害者时,儿童认为关系亲近的人行为的违规程度明显高于关系疏远的人,且干预的形式和措施更加单一。在经验判断上,学龄前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学龄后儿童。在责任判断与期望判断上,儿童倾向一致,均认为权威人物的干预责任显著大于自己且更期望由权威人物进行干预,作为受害者时,关系亲疏并没有对干预的角色期望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作为旁观者,关系亲疏不影响儿童的违规程度评价且儿童干预形式丰富多样。在干预判断上,关系亲疏和社会角色共同作用,儿童表现出对关系亲近的人的偏爱,结果支持了道德偏好假说。作为受害者,儿童认为关系亲近的人道德违规程度更高且儿童干预形式单一。在干预判断上,关系亲疏并不影响,结果支持了道德普遍主义假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