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脑功能连接个体间变异性模式的影像遗传学研究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袁勇贵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5[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医学]
摘 要:背景:抑郁症(MD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诊治过程带来巨大的困难。MDD之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患者和健康对照(HC)之间大脑连接组的组平均差异,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患者之间的个体间差异。目的:本研究将从脑区和脑网络两个水平上探究抑郁症患者脑静息态功能连接个体间变异性(IVFC)发生改变的模式,并探讨了抑郁症常见的遗传风险对MDD患者大脑IVFC模式的影响。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纳入112名MDD患者和93名HC,获取了全脑静息状态功能MRI数据,并检查了MDD患者和HC的IVFC模式。通过多位点基因评分(MGPS)分别评估多巴胺通路、五羟色胺通路、去甲肾上腺素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突触可塑性5条通路的遗传风险。使用非参数置换检验确定两组间IVFC存在差异的脑区和导致差异的关键功能连接。其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检查IVFC与遗传风险、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探究抑郁症IVFC改变是否介导了抑郁症遗传风险对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发现MDD组和HC组之间IVFC模式的空间分布相似,但MDD组表现出广泛的个体间变异升高。这种高变异性主要来源于跨网络的功能连接,主要分布在默认模式网络与感觉运动网络、突显网络和小脑网络之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3条通路基因影响MDD患者IVFC。MDD患者病程越长,发病年龄越晚,脑区功能连接的异质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MDD的IVFC值与MD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趋势。MDD患者更高脑功能异质性,与2周时早期疗效较好相关,但左侧基底节的较高的IVFC提示在8周时疗效较差。左侧腹内侧前额叶的IVFC在五羟色胺-MGPS和基线期抑郁症严重程度间具有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发现MDD患者较健康人群存在显著不同的个体间功能连接变异,遗传风险可能通过脑功能的异质性影响临床表现。MDD中IVFC模式的改变对于理解MDD的高临床异质性以及未来对该病的个体化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