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意义感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工作满意度的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蒙艺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的增多和人们对福利的高度需求,使得极端两极分化,导致需要的社会服务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迫切,众所周知,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但是如果帮助别人的人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而相继离职,那么以后谁来提供服务呢?研究表明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个人产生挑战性的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并对他们提供有效服务产生破坏性影响。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国家准备大力建设这个队伍,如果这个队伍的员工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去关注和处理,例如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而离职,那对这个队伍的建设将发起严重挑战,关注负责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他们的个人福祉很重要,而且对有效管理福利人员资源以提高服务质量也很重要。但是通过文献阅读我们知道,当前国内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研究本就不多,社会工作者也是需要被关注的职业群体,因此研究认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呢?梳理以往研究发现,工作意义感和工作满意度或许是缓解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的一条有效路径,但是以往研究要么是部分假设到到支持,要么是缺少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者样本。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工作意义感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期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社会工作者的自我关怀与成长。本研究纳入了327份来自四川、重庆、贵州的社会工作者数据样本。利用软件SPSS26.0与AMOS 22.0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简单斜率分析,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6个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些基本特点为女性居多,年轻化,从业时长短,工资较低。其次相对而言,从业时长越短且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社会工作者,感受到的工作意义感越低,表现的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更明显,体验到的工作满意度更低。然后研究验证了工作意义感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意义感与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且当工作满意度在较高水平时,工作意义感对社会工作者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我们从四个角度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提出建议。首先是对社会工作者的建议:提升个人的积极情绪和专业能力;主动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运动或者其他兴趣爱好去释放自己的负面能量。其次是对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议:营造一个良好的的领导力和组织文化氛围;在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上,尽量灵活公平并且能够建立良好的同辈支持,注重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的平衡;实施一些促进个人发展的咨询或培训项目,并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岗位。然后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建议:解决心理健康评估数据的统计信息,动态监测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令和条例,也可以将它们纳入相关的行业政策;制定合理的工资待遇标准和社保提取比例;建立一个相应的网上时间银行。最后是对社会工作教育事业的建议:大力推动教育事业,为社会工作储备人才,提升专业化和职业化,在追求社会工作者数量的同时,向纵深的高质量发展;多开展自我照顾和自我疏导的专业课程;带学生辩证的看待社会工作这一职业;学校在推荐实习机构时,应当更加合理全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