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为翻译补偿手段的译者注 ——以《小说使用说明》的翻译为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丹红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203[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笔者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合作翻译的一本文学史专著——《小说使用说明》。该书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亨利·戈达尔的代表作,戈达尔在其中探讨了20世纪反摹仿式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是一部视角独特的文学史,对于深入理解20世纪法国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论述20世纪不同时期法国小说的特点时引用了大量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因此著作涉及大量文学批评领域的理论与术语,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偿成为笔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添加译者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补偿的信息。但是在如何处理译者注的问题上笔者遇到了困难,集中表现在译者注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笔者对文本的来源、文本作者、文本内容及特征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二章对整个翻译流程进行了回顾,主要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事项三个方面展开。译前准备阶段,笔者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对源文本进行了初次阅读,查阅了书内涉及作家、作品的相关研究资料,对本次翻译任务的内容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笔者和另外两位译者一同确定了翻译格式与规范,制定了翻译计划。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利用了线下和线上两种渠道保持整体的翻译进度。译后进行了自校、互校和有经验译者的校对。第三章是结合翻译实例展开的分析,为报告的主体部分。笔者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翻译补偿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译者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进行考察。在前人有关翻译补偿的分类基础上,笔者以马红军提出的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两大补偿手段理论为指导,总结出文学史类文本可采用文外注和文内注两大形式进行翻译补偿。然后,笔者再借鉴夏廷德对翻译补偿提出的六原则——需求原则、相关原则、等功能原则、重点原则、一致原则、就近原则,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译者注进行内容上的具体案例分析。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笔者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学术类文本中译者注的添加方式和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对20世纪的法国小说及文学概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笔者也意识自身到在知识储备、翻译问题记录和理论运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继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