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变与不变: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人之存在思考 收藏
变与不变: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人之存在思考

变与不变: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人之存在思考

作     者:杨志达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永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卡勒德·胡赛尼 人之存在 交互主体性 变与不变 

摘      要:美国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因其作品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阿富汗地域特色,而被认为是阿富汗的代言人。虽然其笔下的异域书写是他作品畅销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作品最成功之处却在于他对人之存在的思考。在文本中,胡赛尼并非单纯界定存在,而是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社会)、人与国家三个关系维度来为存在圈定活动范围,在变与不变的动态平衡中寻找人的本质特性及价值意义。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即自我建构。这一部分主要挖掘变化的自我认同与不变的外在评判之间的关系,强调二者对自我建构的作用。小说人物常因刻意追求自我实现而走向对他人的恶待,进而导致外在评判与主体自我认同的分离。正是在这种表达中,胡赛尼指明了个人价值实现与外在社会认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自我建构并非只建立在自我之上,同样也离不开他人价值视野的介入。因此人与他人关系这一部分,本文着重梳理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变化过程,以及个体与家庭成员关系的扭曲状态,找寻破解方法。胡赛尼笔下的人物交往关系常处于“失衡状态。但是书写并非认同,胡赛尼通过文本不断强调交往的重要性,试图以交互主体性的交往实践为基础,建立起理想化的人际关系。此外,主体间的交往变相促进了主体背后文化价值取向的交流,使得主体在多元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客观多元的文化视野。因此,在人与国家的关系中,本文深入研究了人与国家交往实践背后的家国情怀,探析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存在特质。胡赛尼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与胡赛尼本人一样,流散经历让他们身处文化的夹缝,在现居住国无法获得安全感。恰恰是这种不安全感和多元文化身份使他们更贴近故国文化,在他国文化冲击与故国记忆支撑的张力中对故国文化给予认同与反思。这不仅是胡赛尼为重建故国阿富汗提出的合理设想,也是其对世界迈向整体同一性的预判。这三者的关系实际上揭示出存在的外延,在动态的“交往关系中展示出存在的本质——动态的主体际性。这种主体际性具有十足的现实启示,是一种互惠互利、开放包容的动态主体际关系。这种“关系存在表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特征,是变化的交往关系与恒定的交互主体性的结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