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研究 收藏
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研究

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研究

作     者:邓菲菲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佛荣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虚拟实践 异化 主体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人类社会发展一种崭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虚拟实践作为新的实践形式丰富了人类社会实践形式,对推动人类社会交往实践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虚拟实践在提升人类本质力量的同时,其弊端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尤其是面临着人的异化问题,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因此,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对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问题展开分析,旨在规避虚拟实践发展中所带来的人的异化问题。首先,阐释和分析了虚拟实践的定义、结构和特征,为更为准确地理解虚拟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关系,阐明了虚拟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联系及两者的区分,本文指出,虚拟实践所具有的数字性、虚拟性和更为自由开放是虚拟实践区别于马克思主义传统实践的主要表现。其次,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表现。本文表明,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性异化、人的思维能力的异化和人的社会行为异化。通过分析得出,人的主体性异化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弱化和主体的价值观弱化;人的思维能力的异化则主要表现为理性思维能力的弱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钝化;而人的社会行为异化则主要表现在主体消费的异化和社会交往的异化两个方面。再次,本文从主体维度、技术维度和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对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析。在主体维度的原因分析方面,主要是源自于人类主体的自我意识,缺乏自律意识及人类主体对工具的过度依赖;在技术维度的探析方面,主要是源自于网络技术的“虚拟性质和网络技术的非理性应用;在社会维度的原因探究方面,主要源自于监管机制不足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方面。最后,本文尝试从主体自觉、社会规制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对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对较为健全和系统的解决路径。在主体自觉地解决方面,须坚持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扬弃,即人类主体应坚持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实践观,同时人类应增强主体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即增强主体性意识和强化主体能力的培养,并应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调适;在社会规制的解决方面,应完善社会监管机制,即须完善平台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实名机制和设置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形成虚拟实践主体行为约束机制,同时,还须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在价值引领的解决方面,须加强主体的思想教育,即,应加强对虚拟实践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好虚拟空间中宣传、互动引导工作和创新教育方式,同时积极培育网络生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能够为消除当今虚拟技术、信息技术发展下人的异化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规避虚拟实践中人的异化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并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