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铁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影响效应研究 收藏
高铁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影响效应研究

高铁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影响效应研究

作     者:刘若一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丽元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主      题:高铁 空间演化 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摘      要:当前,我国高铁已发展至世界领先地位。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加快了各类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对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把握高铁带来的重大机遇,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虽然高铁区域空间效应研究已成为地理、交通、规划等多学科的研究焦点,但从多空间维度、多研究视角研究高铁建设历程中其影响区域空间演化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铁区域为研究空间对象。首先,基于城市群高铁站点流量,测度高铁客流空间集聚特征,并划分高铁影响效应的三个空间尺度,确定高铁集中影响区范围。其次,在宏观空间结构视角下,选取代表高铁建设与发展的四个时间截面,基于城市群高铁联系网络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网密度、关联层级结构、节点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四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高铁影响下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规律。接着,在微观空间形态视角下,研究高铁集中影响区范围内高铁站区周边空间形态演化过程及规律。最后,从宏观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微观站区空间形态两个方提出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高铁客流共形成三个维度上的空间集聚特征,分别为20km尺度上的城市维度、160km尺度上的都市圈维度、以及300km以上的城市群维度。其中,依据160km尺度划定城市群三个高铁集中影响区范围。(2)宏观维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核心-核心发展阶段(2012-2015年)、“核心-边缘发展阶段(2015-2018年)以及“核心-网络发展阶段(2018-2020年)。总体由最初以京广高铁沿线为核心轴线的极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不断发展演进。(3)微观维度上,证实了高铁站区空间演化与站点流量的正相关性,以及与站点到中心城市高铁通行时间的负相关性。总结了三个高铁集中影响区空间演化驱动类型的差异:长沙影响区为均衡发展型,南昌影响区为市场驱动型,而武汉影响区为政策驱动型。通过聚类得到枢纽型站区、周围型站区、潜力型站区、节点型站区、边缘型站区五种高铁站区类别。针对不同类型站区属性及发展特征提出了相适应的站区空间优化策略指引。本研究可为高铁建设影响下的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高铁站区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