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收藏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作     者:李丹丹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晓娟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040110[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主      题:TPACK 教育信息化2.0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结构方程模型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1.0向2.0的历史跨越,是追求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转折。新时代下产生的新技术必然革新教育现状,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教育等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师范生TPACK将产生颠覆性影响。新形势下适应教育新形态对师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研究师范生在信息化更新迭代过程中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师范生将来顺利成为信息化教育实践者、创新者打下坚实根基。鉴于此,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并验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探究各因素对TPACK的直接影响以及间接影响作用,进一步提出TPACK提升策略。具体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内涵界定及发展现状。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前人提出的TPACK的内涵对本研究情境下TPACK构成元素进行概念界定。并且,在借鉴Schmidt、Chai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适合本研究情境的TPACK问卷,分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发展现状。(2)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以及检验。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TPACK影响因素模型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实际数据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及路径分析,最后验证研究假设。(3)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提升策略的提出。依据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以及各因素对TPACK的直接或间接路径关系,结合本研究实际提出师范生TPACK提升策略,以期对师范生个人未来发展、高校师范生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借鉴意义。随着各项任务的逐步开展,本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确定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内涵及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师范生TPACK知识中与技术相关知识(即TK、TCK、TPK、TPCK)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该四种知识中技术知识水平最低,其余由高到低分别是整合技术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师范生TPACK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性,在年级上TK、TCK存在显著差异。(2)构建并检验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利用AMOS 23.0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通过AMOS提供的模型适配指标检验模型是否拟合良好,构建出适配良好的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最终模型中各变量间直接及间接路径关系均显著成立,且本研究所有假设均成立。实证结果发现,持续使用意图作为唯一对TPACK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变量,对TPACK的直接影响关系显著成立,说明师范生持续使用技术开展教学的意图越强烈,其TPACK知识就越高。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以及主观规范直接作用于持续使用意图且效果显著,并间接作用于TPACK。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的直接效果显著,期望确认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的直接效果显著,对TPACK的间接效果也显著。(3)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提升策略。通过对师范生TPACK知识的水平分析及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结果,从增强持续使用技术的意图、提高技术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及满意度、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主观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师范生TPACK提升策略,以期对师范生TPACK知识提升贡献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已有TPACK研究成果,站在师范生TPACK知识持续发展的视角,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以及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并验证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师范生TPACK的路径关系及各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基于已有研究及本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TPACK的策略,为促进师范生TPACK发展提供了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