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经筋理论的关刺法结合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收藏
基于经筋理论的关刺法结合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基于经筋理论的关刺法结合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     者:杨晨曦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闻东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经筋理论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关刺法 头针法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关刺法结合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法结合头针法进行对照研究,综合评价二者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受试者的基础治疗均为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及头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关刺法,对照组结合传统针刺法,针刺治疗均为每天1次,每周6天,疗程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的评定。治疗结束后,将各项疗效评定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共有69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1)两组基线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及病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评分量表对比: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AS、FMA-UE、MBI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评分量表对比:治疗后,两组的MAS、FMA-UE、MBI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以MAS量表作为总体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判定标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关刺法结合头针法与传统针刺法结合头针法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均有效,且关刺法结合头针法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头针法,临床疗效肯定。(2)关刺法结合头针法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头针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