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控股股东私利与策略性股票更名 ... 收藏
控股股东私利与策略性股票更名 ——基...

控股股东私利与策略性股票更名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作     者:刘津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振山;万丽梅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控股股东私利 第二类代理问题 策略性股票更名 公司治理 

摘      要:股票名称是上市公司展现自我的名片,它可以反应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所涉行业、所在地区、甚至发展前景。对于投资者而言,股票名称是其获取的上市公司的第一条信息,股票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甚至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纳入投资标的的决定因素之一。事实上,在上市公司发展进程中股票的名称并非一成不变,上市公司常常会由于重大资产并购或重组、主营业务变更或控股股东变更等而相应地发生股票更名。但是,也有些公司股票名称变更与上述原因无关,而是出于所谓的“公司战略等原因进行的“策略性股票更名的行为,这些公司打着“战略转型、“树立、提升品牌形象的幌子,实则是迎合市场热点,颇有“蹭热度之嫌,这些公司在更名前后并没有实质上的经营战略变化,其背后的真实动机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股权高度集中的特征,由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过度分离,控股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利用其控制地位谋取私利。那么由于两权过度分离导致的控股股东私利问题,是否会对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检验的问题。学术界已有文献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了股票更名后的经济效应。一方面,上市公司主动的股票更名行为可能预示着未来公司业绩向好发展或公司业务的调整;另一方面,股票主动更名的信号作用的确可以为上市公司和股东带来可观的财富效应,更名后市场短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现有研究揭示,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前后并未发生真正的战略转型,更名更多的目的在于抬高股价进而进行高位套现,来获得短期收益。此外,现有研究已证实,在第二类代理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更容易诱发控股股东利用控制地位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但是,现有研究并没有关注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是否与控股股东私利有关,即控股股东私利问题越严重的上市公司是否越有可能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A股沪、深两市进行主动股票名称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主动更名类型区分为“实质性股票更名和与资产并购重组、主营业务变更以及大股东变更等无关的“策略性股票更名。本文运用了面板Logit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控股股东私利问题对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与控股股东私利有关,控股股东两权分离越严重的上市公司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越大。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两权的过度分离导致上市公司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的概率更大;相比于经营情况良好、主营业务突出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因为控股股东私利问题引发“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对“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基金持股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监督都可以显著抑制控股股东两权的过度分离导致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本文揭示了控股股东私利与上市公司“策略性股票更名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的股票更名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第二,本文丰富了关于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策略性股票更名是控股股东利用其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并且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或是主营业务经营较差的上市公司这类情况尤为明显。第三,这一结论警示外部投资者避免跟风投资,注意甄别上市公司股票更名背后的真实动机,谨防大股东以此手段侵占自己的利益。第四,本文发现公司外部治理中基金持股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问题导致的“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一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监督是抑制控股股东私利、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