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近代工人形象的塑造 ... 收藏
中国近代工人形象的塑造 ——以二十世...

中国近代工人形象的塑造 ——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劳工神圣”为视角

作     者:牛雅琪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田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劳工神圣 劳工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摘      要:1918年11月,世界第一次大战胜利后,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随后,“劳工神圣成为社会中流行的说法,并逐渐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为20世纪中国重要的政治与思想话语之一。《庶民的胜利》进一步将劳工群体推到了中国社会面前,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有意识将劳工与中国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所表现出的力量更将“劳工神圣推向了高潮。但“劳工神圣更像是知识界的期许,劳工的生活与思想受压迫程度依然十分严重,实际体验与“神圣相差甚远,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巨大的现实差异中找寻解决之道,在从“劳工神圣的理论源头解决问题的同时,向社会大众呼吁“与劳工为伍,多渠道提升工人思想观念,引导工人改变现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一步将目光集中到劳工问题上,深入劳工内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与引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工人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断深化,为工人阶级从自在向自觉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通过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劳动界》、《申报》、《新青年》、《民国日报》等报刊的研究发现,自“劳工神圣提出后,社会各界对于劳工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这为研究此阶段社会对劳工的认知变化及劳工自我体验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通过对当时工人生活状况、劳工收入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劳工的经济状况虽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依然艰苦,但在经过一系列工人运动后,其工作时间以及工价呈现螺旋式反复的态势。与此同时,劳工的社会形象也在发生着细微变化,尤其是政治形象,由从前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逐渐变为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变化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不同阶层的认知性差异成为观察此阶段工人阶级的重要视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