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刺下关穴配合雀啄灸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崖雪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深刺下关穴 雀啄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风寒型 发作频率
摘 要: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配合雀啄灸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方法:选取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0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门诊就诊的风寒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照组C各20例,A组深刺下关穴配合雀啄灸,B组采用深刺下关穴,C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发作频率、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有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P 物质,(P substance,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物质(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等血浆神经肽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等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三组Vas评分、PRI评分、PPI评分均较疗前降低(P0.0 1),三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者McGill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 1),LSD检验治疗组A优于治疗组B、治疗组B优于对照组C;2、疼痛发作频次:三组每日疼痛频率均较疗前显著减少(P0.0 1),三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LSD检验治疗组A优于治疗组B、治疗组B优于对照组C;3、神经递质含量变化:三组P物质、CGRP均较疗前显著减少(P0.0 1),β-内啡肽较疗前显著增多(P0.0 1),三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LSD检验治疗组A优于治疗组B、治疗组B优于对照组C;4、中医症状积分:三组均较疗前降低(P0.0 1),三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LSD检验治疗组A优于治疗组B、治疗组B优于对照组C。5、临床总疗效:治疗组A临床总疗效95%,疗效高于B组90%及C组80%,深刺疗效强于对照组,三者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配合雀啄灸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疼痛发作频率减少,疼痛程度改善,风寒型症状减轻,此方法通过降低血浆致痛物质(P物质、CGRP)的含量,增加镇痛作用的β-内啡肽含量,起到有效的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