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阮诗玮教授治疗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及... 收藏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阮诗玮教授治疗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及...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阮诗玮教授治疗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总结

作     者:余永鑫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阮诗玮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2[医学-中医临床基础]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主      题:阮诗玮 慢性肾脏病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学术经验 

摘      要:目的:研究阮诗玮教授对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总结阮诗玮教授辨治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的学术经验,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名医苑,西医确诊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符合脾肾不足型,并经阮诗玮教授开具处方,连续6个月就诊3次及以上的患者病案,建立阮诗玮教授治疗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的医案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四诊信息、证候、用药、原发病等进行频次统计,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将其可视化处理,以此分析探讨阮诗玮教授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患者235例,776张处方。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07例,年龄集中分布在38-66岁年龄段,从分期来看,1期25例,2期61例,3期93例,4期45例,5期11例。既往已明确病理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主,若未行病理检查则以临床诊断为主,如明确病理诊断为Ig A肾病的病例则不纳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中。纳入病例的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72例,Ig A肾病51例,糖尿病肾病24例,膜性肾病22例,肾病综合征1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6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0例,痛风性肾病8例,其他如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等诊断患者共15例。经统计,患者以口干、小便泡沫、疲乏、腰膝酸软、夜尿、大便稀溏、寐差、纳差、浮肿、头晕、腹胀、口苦、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常见舌象依次为舌淡有齿痕、舌淡红、舌暗红;舌苔为苔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白腻、少苔;脉象为脉细、脉沉、脉弦、脉沉细、脉弱。证候分布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2.对用药频次进行统计,阮诗玮教授治疗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物频数前20位依次是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甘草、太子参、车前子、山茱萸、麦冬、牡丹皮、石莲子、六月雪、牛膝、覆盆子、黄柏、知母、地骨皮、党参、车前草、柴胡。药性以寒为主,平、温次之,药味以甘为主,苦、辛次之,归经主要分布在肾、脾、肝、肺、心、胃经。3.根据组方规律分析,得到83组药物模式,祛除前后重复部分,最终确定其常用药对如下:(1)太子参、黄芪;(2)车前子、生地黄;(3)黄芪、石莲子。常用角药、药串如下:(1)山茱萸、黄芪、山药;(2)太子参、黄芪、茯苓;(3)山茱萸、车前子、生地黄、山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8个药物组合,祛除前后重复覆盖的组合,得出常用组合如下:(1)山茱萸、车前子、生地黄、山药;(2)地骨皮、石莲子、黄芪;(3)生地黄、牡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4)山茱萸、生地黄、黄芪、山药;(5)车前子、生地黄、牡丹皮、山药、山茱萸;(6)麦冬、石莲子、黄芪。4.基于新方分析的互信息法,得到22个新药物组合,分别为(1)党参、黄芪、太子参;(2)茯神、川芎、乌梅;(3)马齿苋、佩兰、合欢皮;(4)桑寄生、秦艽、豨莶草;(5)茜草、荠菜、积雪草;(6)桑叶、天花粉、北沙参;(7)山茱萸、茯苓、牡丹皮;(8)小茴香、白扁豆、薏苡仁、炒麦芽;(9)独活、防风、豨莶草、细辛;(10)秦艽、防风、豨莶草、海桐皮;(11)麦冬、生地黄、甘草、山茱萸、牡丹皮;(12)黄芪、太子参、银柴胡;(13)茯神、川芎、槐花;(14)玄参、僵蚕、肉苁蓉;(15)秦艽、豨莶草、姜黄;(16)茜草、荠菜、大蓟;(17)僵蚕、枸杞子、天花粉;(18)白芍、芡实、赤芍、茯苓;(19)白扁豆、砂仁、薏苡仁、补骨脂;(20)秦艽、防风、豨莶草、防己;(21)秦艽、防风、豨莶草、细辛;(22)麦冬、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5.通过熵聚类方法计算,得到11个潜在的新方组合,排列如下:(1)党参、黄芪、太子参、银柴胡;(2)茯神、川芎、乌梅、槐花;(3)马齿苋、佩兰、合欢皮、玄参、僵蚕、肉苁蓉;(4)桑寄生、秦艽、豨莶草、姜黄;(5)茜草、荠菜、积雪草、大蓟;(6)桑叶、天花粉、北沙参、僵蚕、枸杞子;(7)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白芍、芡实、赤芍;(8)小茴香、白扁豆、薏苡仁、炒麦芽、砂仁、补骨脂;(9)独活、防风、豨莶草、细辛、秦艽、防己;(10)秦艽、防风、豨莶草、海桐皮、细辛;(11)麦冬、生地黄、甘草、山茱萸、牡丹皮、山药。结论:1.阮诗玮教授在辨治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所使用的高频药物包括: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甘草、太子参、车前子、山茱萸、麦冬、牡丹皮、石莲子、六月雪等。选药多从益气、滋阴、清热、利水、活血、温阳、收涩类入手。2.阮诗玮教授辨治脾肾不足型慢性肾脏病中常见的证候分布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多,脾肾气虚证次之,脾肾阳虚证再次之。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肾,又与脾、肝、肺、心、胃诸脏密切关联。3.慢性肾脏病的致病因素相对复杂,临床病程较长,涉及病变脏腑较多,故阮诗玮教授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以病理为基础,以证候为先导,根据运气之顺逆、地域之区别、时令之变化、体质之不同,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中西医综合辨治框架,包括:(1)六看诊疗模式:强调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整体观念的重要性,既要把握宏观思辨,又要重视微观着眼;(2)正邪辨证体系:指出正气与邪气是疾病产生、发展、演变的一对基本矛盾,邪正斗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4.阮诗玮教授的经验方保肾方、益肾降浊汤,适用于诸病肾炎、肾衰竭,经辨证属脾肾两虚者,临床应用数十年,取得良好的疗效反馈,已开发成中药制剂,值得现代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借鉴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