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猪唏哩呼噜》英译研究 收藏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猪唏哩呼噜》英译研究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猪唏哩呼噜》英译研究

作     者:张梦丹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萍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本位 《小猪唏哩呼噜》 

摘      要: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文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稳步上升,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在近三十余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遗憾的是,国内多数实践报告和期刊文章都以儿童文学作品的英译汉问题作为案例分析,汉译英问题的分析寥寥可数。翻译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本篇实践报告选择孙幼军先生的《小猪唏哩呼噜》作为汉译英翻译实践素材,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原文中的人名、象声词、谐音词、句式和对话。因此,笔者试图在实践报告中探讨如下问题: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解决上述翻译难点?如何在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确保目的语儿童理解译文?根据儿童本位论相关观点,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应以目的语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原文作者传达的信息。根据这一理论,吉莲·拉西在其书中提出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具体策略,包括如何处理原文中的名称、象声词、插图、双关语、句子、对话等。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从儿童本位视角出发,按照吉莲·拉西提出的翻译策略,从名称、象声词、谐音词、句子、对话五个方面探讨在翻译《小猪唏哩呼噜》时应采取何种策略,以及如何确保目的语儿童理解译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翻译本书中的名字时,直接译出名字本身的意思更便于目标读者理解,同时要保留反映人物特点或传递原文作者情感态度的词。翻译象声词时,可以采用出声朗读来判断译文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是否在目的语读者接受范围内。直译往往是最能再现原文象声词效果的策略,然而,无法实现直译时译者要灵活变通。由于谐音词往往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书中谐音词的总体翻译策略应该遵循英语的语音规律,兼顾目的语儿童的接受能力。在处理句子时,要选择目的语儿童容易理解的句型,同时也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翻译对话时也需要出声朗读,确保译文通顺流畅。在翻译儿童和成人的对话时,译者要选择符合双方身份、年龄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儿童进行角色区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