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古诗歌止摄、蟹摄通韵考察 ——基于唐诗《回乡偶书》“衰”字... 收藏
中古诗歌止摄、蟹摄通韵考察 ——基于唐诗《回乡偶书》“衰”字...

中古诗歌止摄、蟹摄通韵考察 ——基于唐诗《回乡偶书》“衰”字入韵音义考

作     者:王红晔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南小民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衰” 止摄 蟹摄 通韵 

摘      要:古典诗歌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诗歌用韵的研究则是古典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希冀从唐诗《回乡偶书》作为切入点,运用语音学、音韵学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中古诗歌用韵的研究观照中古诗歌止摄、蟹摄的押韵情况,解决《回乡偶书》中“衰字韵读问题。最终论证成型的话,不但可望彻底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也可为解决其他古典诗歌存在的类似押韵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弥补在韵摄源起及合流问题研究方面的一些短缺。并以此论证作为基础,得出一些中古实际语音与当时韵书读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切韵》音系的实际性质进行一个初步判断。本文的绪论部分着重讨论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成文提供了“必要性及“可行性的支撑。《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但这首诗的韵读方面颇多争议,主要是诗中“衰字的读音问题——究竟读cuī还是shuāi?——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争论不休。学界目前一般的共识是:按中古音系(参考宋代官韵《广韵》),这首诗中“回为灰韵,“来为咍韵,可同用押韵,二者都属于蟹摄韵字;而“衰字在诗中似乎应读灰韵入韵。但是《广韵》中“衰字并无蟹摄灰韵,只有止摄韵“衰字。如按止摄,“衰要么读止摄支韵(取义“减少,稀疏),要么读止摄脂韵(取义“衰微、衰弱、衰老等)。“衰字读灰韵仓回切、支韵楚危切可折为今音cuī,而读脂韵所追切可折为今音shuāi。学者们大都正是对“衰字究竟如何配义韵读而有分歧。这些分歧从更深层次来分析,其实涉及的是中古诗歌押韵问题,主要体现为中古时期止摄与蟹摄是否可以存在通韵情况的问题,而韵摄的通韵问题则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韵书与实际语音之间的一些关系。本文的第一章是对中古韵书的体例划分以及《回乡偶书》一诗问题缘起的简单介绍。本文以《广韵》作为根本参照,主要论及其中的第三摄及第五摄:“止摄与“蟹摄。《回乡偶书》一诗中的“衰字读音,从口头诵读到中学课本注音再到名家注释,从诗歌成文到明清训诂再到今天,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音义匹配上的问题。第二章对“鬓毛衰的意义进行了系统考察,从前人的韵解、《全唐诗》中“衰字音义、以及《回乡偶书》一诗本身内容三个方面出发,确定“衰字的音义配置情况。第三章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了自汉代至宋代止摄、蟹摄在诗词中的通韵情况,确定其通韵事实。第四章从共时性角度对比了训诂专著与辞书、方言中止摄与蟹摄的通韵情况。并从藏汉对音的角度分析了止摄、蟹摄通韵的可能。第五章在以上四章内容基础之上,从止摄、蟹摄通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古韵书的实际性质,并对唐代实际语音情况进行了合理猜测。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为本文的一个总结。确认在中古诗歌中是存在止摄、蟹摄通韵情况的,而这也在事实上反映出《广韵》等所反映的《切韵》音系并不是唐代当时的实际语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