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废墟中的文艺之花 ... 收藏
废墟中的文艺之花 ——王鲁彦《文艺杂...

废墟中的文艺之花 ——王鲁彦《文艺杂志》时期的文学活动研究

作     者:王攸芝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弛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王鲁彦 《文艺杂志》 桂林文化城 文学活动 

摘      要:王鲁彦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为人熟知,然而学界对他抗战时期创办的《文艺杂志》却语焉不详,这份综合性文学刊物实质是王鲁彦由作者转型为编者首次编办,最能折射出他后期文人式的编辑风格以及与时俱进的创作特色。在《文艺杂志》中,王鲁彦“编者与“作者身份的重叠交融,对其文学形象有了新的补充和衍生,本文从期刊视角切入,细致探研抗战时局下王鲁彦的编辑活动和创作风貌。本篇论文除绪论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细致爬梳《文艺杂志》的创办背景以及战时王鲁彦的文学行踪。王鲁彦早期几段编辑副刊的文学经验,加之商务印书馆编辑理念的浸染,为其后期创办《文艺杂志》夯实了编辑基础。抗战爆发后,王鲁彦避难于“桂林文化城开明的文化空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倚据众多资历深厚的文友,共襄文化盛举,开始艰难的办刊之旅。第二章重点论述王鲁彦编辑视域下《文艺杂志》的整体概貌。通过梳理刊物的具体内容,以此窥探王鲁彦文人型编辑模式下的刊物宗旨与文学理念。他凭借独特的编辑策略,依靠庞大资深的作家群体,将刊物编办成兼容并包的综合性文学期刊。顺沿着张天翼开创的崭新的话语方式,贯彻“救亡与启蒙的文化理念,让暴露讽刺小说在刊物中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同时艰难时境下的乡土文学以连载的形式趋于成熟,结合具体的抗战现实对乡土文学予以新的诠释与解读。此外主编注重对弱小民族国家文学的引进与译介,借被压迫的弱小国家文学作品来鼓舞国民抗战激情,为本民族发声,彰显王鲁彦的抗战激情和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章探讨以《文艺杂志》为文化阵地,王鲁彦的个人创作与组织实践互动共融、共生互渗的文化关系。在王鲁彦编辑活动之外,他始终饱含着充沛的激情积极奔走于各类文艺抗战活动,《文艺杂志》创办期间笔耕不息,前期浪漫抒情式的乡土意趣辗转至抗战时期,其风格发生重大嬗变,烽火硝烟中淬炼而成的作品带有浓重的抗战气息和时代思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