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棒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军喜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主 题:猕猴桃棒孢叶斑病 病害调查 生物学特性 品种抗性鉴定 生防菌抑菌试验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摘 要:奉新县是江西省猕猴桃种植大县,猕猴桃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猕猴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有着严重影响的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也不断加重。本文从病害的田间调查、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抗病品种的筛选、生防菌剂和化学药剂的室内筛选共5方面对该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2019年5月至9月,每隔15-20 d对发生在“山口基地红阳猕猴桃上的棒孢叶斑病进行田间发病调查,每次调查均随机选取500片叶统计并计算其病情指数(根据制定好的病害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病初期发生在5月15日前后,该时期的病情指数较低为3.56,发病高峰期发生在8月15日前后,此时的病情指数高达59.68,9月份后田间有大量落叶,未脱落的叶片也有大量病斑。在第二年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按照前述方法对“山口基地现有的20个不同猕猴桃品种进行田间发病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20个猕猴桃品种里有1个高感品种,2个感病品种,7个抗病品种,9个高抗品种,1个免疫品种。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皆为30℃,最适生长p H值为6,24 h光照条件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PD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甘露醇和硝酸钾为最适碳、氮源。在品种对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试验中,采用菌饼伤口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直接接种法分别对20个和15个猕猴桃品种的离体叶片进行接种,根据病情严重度划分品种抗性类型。菌饼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0个猕猴桃品种里有5个高感品种,6个感病品种,6个抗病品种,3个高抗品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5个猕猴桃品种里有2个高感品种,1个感病品种,4个抗病品种,2个高抗品种,6个免疫品种。相比而言,孢子悬浮液接种结果更能反映品种田间实际抗性。10种生防菌(含1株生防菌和9种生防菌剂)对***的室内抑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高达72.73%,其次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西姆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抑菌率为33.17%~66.87%,米曲霉最差,抑菌率仅为30.94%。选用17种杀菌剂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5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和50%氟啶胺SC的毒力作用强,EC值均小于1μg/m L,分别为0.157、0.574、0.740和0.783μg/m L;其次是75%戊唑·肟菌酯WG、75%戊唑·嘧菌酯WG、19%啶氧·丙环唑SC、43%戊唑醇SC、12%中生菌素WP和60%吡唑·代森联WG,这6种药剂的EC值在1~10μg/m L。50%异菌脲SC、40%嘧霉胺SC、80%乙蒜素WP和80%福美双WG的毒力作用均较弱,EC值均大于28μg/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