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下游远口吴氏的人群流动与宗族建构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斌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天柱县远口镇是清水江流域下游地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镇,素有“黔东重镇·清江明珠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清水江下游地区重要码头之一,处于清水江内外三江之下,属于十八关之一;是清水江下游最早的市场之一,至清末成为天柱县28个场集之最,到民国时期依旧是天柱县最大市场之一,因而有“小南京之称、“商业古镇之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水路、陆路的完善,使其从原来的“小南京变为边缘小镇。实际上,远口市镇的兴衰背后所折射是不时期生活在远口地区人的社会建构历史过程。因为远口镇的兴和衰,因远口镇为水路要冲,人群的流动也比较频繁。本研究通过厘清吴氏宗族建构历程,试图探索清水江下游天柱县境内遍地有宗祠的现象与南宋江西移民而来的远口吴氏人群有何关联?远口是清水江流域吴氏宗族的发祥地,历史以来,随着远口人口的壮大,或因战争、或因市场贸易、或因避难,亦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远口吴氏的部分成员迁徙至他处定居。到目前为止,已经分散于湘黔桂边区及云川粤鄂等省区五十多个县市。但无论是定居远口的吴氏人群,还是迁徙他处的吴氏人群,都认为“吴盛公是定居清水江流域的开基始祖,并基于这一共同的始祖,建立起了宗族社会。每当远口吴氏总祠举行宗族活动的时候,湘黔各地,甚至是其他外省的吴姓人群都会赶回远口,参加吴氏总祠举办的活动。本文通过民间传说、历史文献和多点田野调查的方式,以远口吴氏的人群为切入点,厘清以江西移民身份避难于远口的吴氏为何千里迢迢定居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如何扎根、开枝散叶并成为远口地区第一大宗族组织?探讨远口吴氏的人群对历史上有“小南京之称的远口地区发挥了怎么样的影响力?远口地区的宗族文化从无到有,从荒蛮无市场之地到成为“场集为最,这一群人在远口社会建构中,建构了远口总祠,维系着近八百年的吴氏在宗族事业,在漫长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吴氏人群为何能够不间断地修谱、建宗祠,这对吴氏人群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史传说,更是一个区域社会史研究,呈现出该区域人群流动对社会建构影响作用,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远口从“羁縻治理到“内地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