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相乐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摘 要:职业认同是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直接关乎着我国乡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当前乡村教师队伍表现出职业认同偏低、职业倦怠感严重、流动意愿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乡村教师群体的内部分化使得不同代群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呈现出不同特征,现有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和代际差异研究较为薄弱,且多是从乡村教师整体层面进行研究。本研究尝试以代际差异为切入点,从代群差异层面剖析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尝试为解决乡村教师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在对相关研究结果梳理的基础之上,认为乡村教师是指在县级以下的乡村地区学校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的专任教师,包括在编教师、代课教师以及特岗教师等。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在与教师职业互动中主动构建的对教育教学、教师主体、教师职业以及所处情境认同的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代际差异是指不同代群的乡村教师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在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上形成的差异化职业认同过程。本研究针对“70后“80后“90后三个代群乡村教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混合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1)了解职业认同和代际差异的研究现状;(2)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职业认同量表调查和分析不同代群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以及在职业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差异;(3)采用个案生命史访谈法,基于量化研究的结果,深入阐释不同代群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代际差异的成因;(4)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前面两部分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提出建议并进行反思。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70后“80后“90后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以及在职业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差异。以H省为主的578名一线乡村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现状,并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上分析了三个代群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角色价值观维度上得分偏低;(2)“70后“80后“90后职业认同总体状况为:70后80后90后,不同代群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极显著代际差异,“70后与“80后的职业认同水平差异不显著。(3)“70后“80后“90后乡村教师在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极显著的代际差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的LSD多重比较结果为:70后80后90后,角色价值观的LSD多重比较结果为:80后70后90后。第二部分: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代际差异的原因分析。选取十二名个案进行个案生命史访谈,获取不同代群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质性资料。质性分析方法采用例证法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思路——基于理论与数据兼顾的编码方式,以职业认同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访谈资料为数据来源,构建了二路径六维度的原因分析解释框架。二路径分别为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历程相结合的视角和客观外环境与主观心理互动的视角。六维度分别为历史事件、教育变革、生活情境、乡土记忆、社会地位和群体互动。研究发现:“70后“80后“90后乡村教师在社会事件、教育事件以及生活资料的客外环境与乡土记忆、群体互动和社会地位的主观心理认可的多重作用下建构了异质的职业认同。第三部分:结论、建议和反思。结论部分从不同代群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结果验视和两种研究结果的验证性分析两个角度进行讨论。针对研究结论,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政府层面:建构乡村教师话语权,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制度保障:建构“酬“劳相符,“取“任并重的制度体系;乡土文化:发挥地方性知识优势,培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者层面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