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参与研究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佳妮
授予年度:2020年
摘 要: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内地的中小学都在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纷纷树立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学界对教研活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目前以校本教研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价值的研究上,教师作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其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能够对教研活动的成效造成直接影响,目前学界有关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原因,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在了教师身上,研究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及表现,探讨哪些因素对教师的行为表现造成了影响,为改善教师参与行为提供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以福州市F小学语文教研组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以及文本资料收集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对教师的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在田野调查的前期,研究者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研究问题进行了确定,并借助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田野调查期间,通过对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参与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参与行为及背后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行为呈现出以下问题:(1)认知参与行为及表现:部分教师研究意识淡薄,参与意愿低,对教研活动的价值定位模糊;(2)情感参与行为及表现:青年教师热情度高,教研氛围一般,受迫于制度惩戒,部分教师低效参与;(3)行为参与表现:部分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迟到早退的现象,轻视教研过程中的反思和记录,敷衍了事呈常态化。对此,研究者基于学习动机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影响教师参与行为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外部因素包括教研制度、教研内容、非教学任务和教研活动氛围等,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主体性的发挥等。最后提出了改进教师参与行为及表现的建议。第一,落实制度的执行,完善监督与评价;第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第三,减轻非教学任务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保障教师的教研时间;第四,营造合作共享,积极参与的教研氛围;第五,培训教师教研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