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第四乐章的作品分析与指挥艺术处理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通一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摘 要:《德意志安魂曲》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与常规的安魂曲不同的是,作曲家不是用拉丁文本,而是选用马丁·路德编译的德语版《圣经》作为唱词,打破以往安魂曲的固定段落格式,不再强调继叙咏当中对“末日审判的恐惧,而是突出爱与信仰的主题;音乐上具有较高的抒情性,尤其是处于全曲核心地位的第四乐章,流露出田园诗一般的温暖,展现了独特的音乐形象。自从1868年《德意志安魂曲》的首演在德国不莱梅进行后,该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的关注。相比莫扎特、威尔第和福雷创作的那几部著名的安魂曲,勃拉姆斯花费11年写成的这部作品在所有大型宗教合唱音乐当中,亦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十九世纪音乐的杰作之一。随着国内艺术表演与音乐欣赏层次的提高,西方经典的合唱作品正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德意志安魂曲》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一些专业或业余合唱团开始排练和表演这套曲目,学者们也正不断地对作品进行理论上的探究。国内现有的学术成果大多集中在音乐学层面,如作者生平与创作作品的背景等;但是,对其中某乐章的曲式、和声与织体分析以及指挥艺术处理等音乐表演层面的研究却比较少见,亟待各界学者填补这块学术上的空白。全文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德意志安魂曲》的第四乐章,对该乐章的曲式架构、在和声运用上的特点,以及作曲家如何安排合唱与乐队的织体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网站能够搜到的现场演出视频,试论指挥对该乐章的艺术处理和指挥法,包括指挥的基本图式、双手分工和情感表达;最后,笔者提出指挥排练该乐章合唱部分的要点,如歌唱中的咬字吐字、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与平衡,以及气息和歌唱状态的保持。希望这些观点能激发一线的指挥家、演奏家或正在学习和排练这首作品的合唱团员的思维,为更好地演绎该乐章提供更多合理、实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