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余华长篇小说修辞论 收藏
余华长篇小说修辞论

余华长篇小说修辞论

作     者:严雪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建军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余华长篇小说 修辞 还乡意识 距离控制 修辞伦理 

摘      要:余华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意义阐释价值,为修辞研究提供了诸多可能性。纵观余华作品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修辞研究是薄弱环节,余华作品中的隐喻、象征、戏仿、重复等修辞现象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仅仅停留在传统修辞学的技巧分析层面,对于作家修辞选择背后的创作意图以及所达到的修辞效果却鲜有论及。因此运用现代修辞学理论对余华的小说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余华长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修辞伦理等修辞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现象,试图探寻作者蕴含于其中的修辞意图以及时代语境对作家修辞选择的影响,然后再结合整个文本和读者的反应来分析修辞效果实现与否。第一章,分析家乡海盐和童年生活经历对余华小说语言的影响。由于生长于南方小镇,余华小说的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江南气韵和乡土本色;童年时期特殊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使其语言呈现出对文革话语的戏拟和对暴力修辞的迷恋。第二章,探讨小说如何通过叙事技巧实现对距离的控制。余华的五部长篇小说分别使用了嵌套、线性和并列三种主要结构,通过对小说结构和时空机制的把握巧妙地调节了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在时空、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的距离。第三章,阐释余华小说人物的修辞性以及人物塑造的得失。论文将其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抽象人物和具体人物两类,人物类型的选择和身份符号的变化都服务于小说的修辞需要;余华笔下的人物具有简单化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得也有失。第四章,探讨余华小说的修辞伦理。余华的修辞伦理观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最终通过小说中的伦理关系和价值判断表现出来;相比之下,余华九十年代的小说道德立场明确,给人以崇高的精神力量,而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尤其在《兄弟》中,作家的道德立场有时出现混乱,使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受到阻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