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韩炳哲“数字人”美学思想研究 收藏
韩炳哲“数字人”美学思想研究

韩炳哲“数字人”美学思想研究

作     者:缐会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进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6[哲学-美学] 

主      题:韩炳哲 数字人 数字技术 感官调解 平滑 拟象 精神权力 

摘      要:论文立足于当下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主体境遇与电子媒介向数字媒介的范式转换的社会现实,在前人对数字技术的批判性阐述的基础上,发掘韩炳哲“数字人的美学思想。基于“数字人这一核心概念,分别从自身、他人、自然以及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对韩炳哲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在内容上主要分为数字人的内涵、数字人与自身感官的调解、数字人与自然物性的丧失、数字人与社会权力的管控以及数字人的救赎等五个章节。数字人的内涵聚焦于对数字人这一理念与概念的生发与衍生。通过对数字人历时性发展谱系的考察,揭橥电子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的背景下,从麦克卢汉所说的电子人向数字人转变的内在意义,标识数字人的独异性。其次,通过展布数字人生存的物质与非物质性环境,论述人在数字化在场、数码物与智能物与人共在以及数字权力的无限渗透等存在境遇,并为后四章从自身、自然、社会以及救赎四个方面的展开提供背景。在数字人与自身感官的调解的研究中,韩炳哲深描数字技术对主体感知的调解以及审美经验的范式转换。一方面,分析数字技术对主体感知模式、情感结构以及记忆的调解,在对主体审美经验从本雅明所说的灵晕、震惊感向平滑感的转变过程中,深描平滑感的感知特征;另一方面,在对数字技术导致的平滑感的批判中,超越平滑,走向否定性的他者美学,实现对本真美的追求。自然物性的丧失也是韩炳哲数字人思想中的重要一维,主要讨论数字技术塑造的拟象导致主体以及自然物性的丧失。从个人微观层面,分析数字技术吞噬身体灵晕,并使得他者呈现出虚拟化的表征。从宏观的层面,借鉴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等人的理论资源,韩炳哲主张在拟象与仿真时代,物或自然不再受到促逼与摆置,而是掩盖与抹除,自然物性完全丧失;并深度耕犁数字化带来的高速发展与数字感知模式致使个体自然生命的“失序及其经验的颗粒化。数字人与社会权力的管控是对数字权力的批判。韩炳哲主张数字技术导致从福柯、阿甘本生物政治到精神政治的范式转换,同时数字精神权力的毛细管延伸到人的精神内部的运作过程,并分述游戏、情感、绩效等三种数字技术的精神管控机制。数字人的自我救赎旨在探讨数字人的精神救赎之路。直面麻木的、丧失物性灵晕与被权力压制的数字人,从主体内部的反思入手,主张重构整一经验、重塑自由与爱欲,直接在内在反思的基础上完成主体的自我救赎。并反思批判韩炳哲数字人思想的局限性与不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