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个案工作研究——以西宁市L小学为例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万代吉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地增长,促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和聚集。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其人口密度和地域空间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及周边州县的外来人口前来务工。由于现在国家出台了不限户籍异地就学的政策,可以保障外地的孩子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加上年轻的一代外出务工时更倾向于将孩子带在身边。于是随迁子女群体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扩大不断壮大,而学校作为儿童时期第二个重要成长场所,学校适应的好坏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所以本文拟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关注随迁子女迁移以后在学校适应过程中的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在优势视角理论和增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帮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实现自我成长。区别于以往大多数的定量研究、数据分析,本文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通过前期问卷和访谈的调研,发现和分析随迁子女在示适应方面产生的问题和原因,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并对介入过程进行评估与反思,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社会工作介入此领域的个人建议,改善随迁子女在新环境的适应,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通过问卷和访谈内容的分析及个案服务的介入,笔者总结出随迁子女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管理适应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其适应的因素。紧接着笔者主要从案主的微、中观系统进行介入,引导案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问题,利用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努力帮助案主发现自身的优势,激发案主潜能,运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其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实现增能。最后,笔者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宏观层面上,增加对随迁子女的关注度和保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中观层面上,有效利用、整合社区资源,打造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社工队伍;微观上增强学校力量和朋辈群体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体现和发挥随迁子女的优势,激发个人潜能。最后,笔者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总体上,个案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获得了一定的收获,本次研究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