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友善价值观教育研究 收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友善价值观教育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友善价值观教育研究

作     者:冀宁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宋新伟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4[教育学] 

主      题:《道德与法治》课 友善价值观 初中生 

摘      要:友善是个人表达善意的一种品质,同时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道德规范。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友善的烙印清晰可见。党的十八大之后,友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价值观相辅相成,共同对人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从孩子到少年的转折时期,并且也是形成基本是非观念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加强学习友善价值观,不仅对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知行合一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具有提升学生品德、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等多方面价值。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友善价值观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施意义。运用实地调查法针对乌鲁木齐市三所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方式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编制的课堂观察量表主要围绕教师课堂及时评价、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课堂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展开。在对观察量表和访谈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涉及友善的内容在课程资源、情感体验以及课堂提问等三方面存在不足。首先,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多的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国家方针政策;其次,情感体验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学生情感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实现从情感体验到道德实践的转换;最后,课堂提问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做到因人施问,注重问题的逻辑性与启发性。教师存在这些不足深层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再一方面是教师未深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提出优化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一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通过研习课标、钻研教材、参加培训等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是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三是构建思辨能力培养支架,合理设计探究提问、创设探究情境、强化探究协作等方面落实友善价值观培育要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