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蒙娜·贝克叙事理论看《家》沙译本中的叙事建构策略 收藏
从蒙娜·贝克叙事理论看《家》沙译本中的叙事建构策略

从蒙娜·贝克叙事理论看《家》沙译本中的叙事建构策略

作     者:于馨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云雁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蒙娜·贝克 叙事建构策略 沙博理 《家》 

摘      要:传统的叙事理论属于结构主义的范畴,研究文本内部的叙事结构和规律。随着西方“泛叙事思潮的兴起,叙事呈现跨学科趋势,开始关注社会历史语境与叙事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蒙娜·贝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06年,她在《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一书中创造性地将来自社会学和交际学的叙事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认为翻译是一种再叙事,强调翻译对文化交流、政治局势产生的重要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出版社、编辑和其他参与者根据叙事立场,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强化、削弱或改变隐含在原话语中的某些内容,重新调整叙事特征,从而实现在目标语文本中的叙事建构。本文在蒙娜·贝克叙事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家》沙博理译本中采取的叙事建构策略,分析翻译在叙事建构中产生的效果和作用,探讨译本叙事与社会现实叙事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揭示建构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宏观上,出版社立足于西方语境,选择沙博理这位具有双重身份的外来译者翻译《家》,引起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译者通过在译文中对“叛逆主题的再现,引发读者共鸣,实现了译本的时空建构;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删除不利信息,增加解释性和表明立场的内容,加深了读者的理解,也凸显了我国“反封建的公共叙事;之后,译者对称呼语、文化负载词和词汇意义进行标示性建构,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同时前景化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引领读者进一步认识并认同我国反对封建迷信和摆脱旧社会的叙事立场;最后,通过对指示词、语域和叙事视角的转变,显化了叙事层次,再定位了参与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拉近了主人公、译文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随着《家》英译本的译介,译本所建构的叙事起到了强化“反对封建主义公共叙事的效果,促成了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主流叙事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这不仅加快了建国初期中国正面形象的塑造,也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因此,叙事建构体现着时代的需求,译本的建构是在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与主流诗学的影响下出版社对文本和译者的宏观选择,同时也是译者忠实于原文、维护国家公共叙事、传播主流叙事以及沟通中西方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译者及出版社作为叙事建构的重要参与者,在尊重事实、理性叙事的前提下,应不断推动翻译作为促进文化交流、缓解政治冲突、加快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