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下颌后牙区颌骨形态分类研究 收藏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下颌后牙区颌骨形态分类研究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下颌后牙区颌骨形态分类研究

作     者:庄晓东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伟辉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下颌骨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分析 

摘      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CT对中国人的下颌骨进行重建,对后牙区颌骨轴断面形态进行分析并分类,探讨中国人下颌骨颊舌侧轴断面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制定下颌骨后牙区的种植手术提供参考,避免损伤下颌骨解剖结构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材料和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208例,其中按性别分为男性101例,女性107例,年龄196岁,平均(41.0±2.5)岁。样本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18岁;(2)邻牙健康,无重度牙周病或烤瓷冠修复;(3)无严重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4)无吸烟史;(5)牙缺失者仅限单颗牙缺失且缺失时间大于12个月。使用锥形束CT(Carestream Health,美国)进行拍摄,扫描数据从CT主机传至影像工作站,以DICOM格式的数据导入CS 3D Imaging V3软件中,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模型的图像上,在曲线裁切界面进行曲面重建,把横断面调至下前牙牙颈部,依次通过牙槽嵴中点描成一线,重建曲面,根据测量的牙位,调整数据图像的矢状位,得到不同的轴向标准平面记录前磨牙、磨牙位点的颌骨轴断面类型,提出分型并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664颗前磨牙、磨牙位点的颌骨类型,前磨牙区主要为A型(垂直型)(79%6%),磨牙区以B型(倾斜型)(36%7%)、C型(舌侧倒凹型)(30%4%)为主,其次是D型(吸收严重型)(2%%)。不同的牙位(P0.001)、是否有牙缺失(P0.001)、左右侧(P=0.013)、不同年龄(P0.001)、不同性别(P=0.007)的下颌骨的形态构成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选取共208例病例影像资料,利用锥形束CT对下颌骨轴断面颊舌侧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下颌骨自近中向远中逐步由垂直形态向舌侧倾斜,逐渐在舌侧形成一定的倒凹,以此进行形态分类。不同牙位的颌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缺牙时间的增长,颌骨逐步吸收,形态发生变化。不同性别及年龄层的颌骨形态的变化不显著。结合触诊进行判断,可为种植医师及为临床上缺乏三维影像资料时制定下颌骨后牙区的种植手术时预防侧壁穿孔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