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的分布对于PKP治疗OVCFS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谟震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经皮锥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分布疗效 骨水泥渗漏
摘 要: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已经成为老年群体的好发疾病,疼痛症状明显、椎体高度丢失,较重的患者疗效不佳,存在远期隐患,目前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因其具有微创、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以往研究表明,骨水泥体积和填充方式与PKP术后疗效有关,但关于骨水泥分布所起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阐述。故本文主要探究PKP治疗OVCFs中骨水泥分布与疗效的临床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PKP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00名老年患者,其中男21例,女79例。术后复查脊柱X线正侧位,运用Image J图形处理软件计算伤椎内骨水泥面积以及椎体面积,计算正侧位骨水泥面积与伤椎面积比值R及R。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程度分为3组,即团块组、混合组和弥散组,规定R≤50%,R≤50%,即骨水泥弥散≤25%为团块型;R≤50%,R50%或R50%,R≤50%,即骨水泥弥散25%~50%为混合型;R50%,R50%,即骨水泥弥散50%为弥散型。比较各组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脊柱X线正侧位后凸Cobb角;评估术后3天、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09±1.52)个月。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8ml,平均为(4.81±1.09)ml。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术前三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6个月时,三组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4%(14/100),其中经骨皮质型6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8例。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4%(4/100),其中T12骨折1例,L1骨折3例。结论:OVCFs患者行PKP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都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为影响PKP术后疗效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