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 收藏
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作     者:高如阳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亮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8[工学-公安技术] 

主      题:法医学 microRNA-29 骨折 损伤时间 

摘      要: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折后不同时间内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研究不同时间段内循环microRNA-29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在骨折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性。方法:将4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20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随机均分为伤后1d组、4 d组、7 d组、14 d组,每组5只。手术组采用开放性截骨术,致左侧股骨中段横行骨折;假手术组仅暴露股骨组织,后进行切口缝合、消毒。取大鼠的股骨组织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内,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腹主动脉采血4.5 mL,提取血浆microRNA。BestKeep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对microRNA-29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所测得的循环阈值(cyclic threshold,Ct)进行2-ΔΔct转换,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Ct值进行曲线回归分析。结果:1.大鼠股骨组织HE染色镜下结果:骨折后1d可见骨膜肿胀、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4 d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7 d可见透明软骨细胞形成并开始骨化;14 d可见纤维性骨痂逐渐被骨性骨痂取代。短期内大鼠骨折的修复,经历了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三个阶段。2.选择血浆组织中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最小的U6作为本实验的最适内参基因。3.循环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的相对表达量在大鼠骨折后1 d到14 d内呈现递减趋势,且1-7 d内的下降幅度较大,后逐渐变缓(P0.05)。4.以骨折损伤时间为自变量 x、循环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 的 ΔCt 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均为三次回归方程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依次为:(?)-29a=0.0278x+0.1224x+0.1721x+2.322,R=0.454,P0.05;(?)-29b=0.0009x-0.0249x+0.242x+3.0335,R=0.750,P0.05;(?)-29c=0.0059x-0.0733x+0.407x+2.0668,R=0.557,P0.05)。结论:1.循环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 的相对表达量与大鼠股骨骨折损伤时间存在相关性,且在短期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2.检测血浆组织中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的相对表达量可以用于骨折损伤时间的推断,对7d内的骨折时间推断价值较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