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近中期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苏民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保守治疗
摘 要:研究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临床效果,对比TEVAR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中期结果。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10例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患者90例(82%),女性患者20例(18%),年龄36-80(67.7±9.6)岁。98例(89%)患者因急性胸背部疼痛入院,符合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典型症状。12例(11%)患者因健康查体发现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10例患者均通过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其中,80例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4±3.6)个月。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72.7%)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4例(5%,4/80)因大量胸腔积液行急症TEVAR手术,4例(5%,4/80)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行急症TEVAR手术,其他71例(90%,72/80)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卧床、控制血压治疗以度过急性期,术前等待时间10-16(12.6±2.6)天,术后住院时间4-19(8.5±4.1)天,其中2例(2.5%)术后发生脑梗死。术后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6例(7.5%,6/80)术后随访期间发现支架远端再发穿透性溃疡并行二次手术,8例(10%,8/80)术后复查CTA发现内漏,其中2例为少量Ⅰ型内漏(文献),6例为少量Ⅱ型内漏,后复查CTA内漏均消失,66例随访期间复查CTA均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未见移位、断裂,病灶处封闭良好,穿透性溃疡所致壁间血肿均减轻或消失,术后恢复满意。80例手术患者中共5例为无疼痛症状。术后3个月内,63例(84%,63/75)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最终70例(93.3%,70/75)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0例(27.3%)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卧床、口服药物或静脉药物降压、镇静、镇痛治疗以度过急性期,住院时间10-18(13.2±2.5)天,出院后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6例(20%,6/30)因复发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14例(46.7%,14/30)随访期间仍有胸痛症状,10例(33.3%,10/30)患者胸痛症状消失。3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7例无疼痛症状。出院后3个月,9例(39.1%,9/23)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最终17例(73.9%,17/23)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守治疗效果可观,但在近中期效果不及腔内修复治疗,腔内修复治疗和保守治疗远期效果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意义: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复杂程度的界定尚无明确界定标准,因此在治疗方式选择上存在一定争议,各中心多根据自身经验及患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但目前大多数报道建议积极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尚缺少对保守治疗的总结与报道。本研究通过总结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临床转归情况,探讨腔内修复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近中期效果,为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治疗方式选择提供更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