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种“否A否B类构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邱雪玫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摘 要:与前人界定有所不同,本论文将“不A不B、“没A没B、“无A无B、“非A非B四者概括为汉语中四种“否A否B类构式,除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外,还从历时层面考察各构式形成和发展趋势,并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和整合层级理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对比,深刻挖掘其在形式、意义、语用方面的异同。首先,鉴于之前学者对单个构式的构式义类型划分标准和命名方式不尽相同,不便于开展比较研究,本论文建立了一套能够尽量适用于四种构式比较研究、最大程度体现四者类型异同的标准。1.当变项语义相近时,有相加义、强调义、引申义三种;2.当变项语义相反时,有折中义和“无论、不分义两种;3.当变项语义相类时,有否定上位语义和引申义两种;4.当变项由双音节词拆分出的语素构成时,有否定合成义、肯定合成义和“不知、不懂义三种。其次,通过对比四者在语体风格、感情色彩、主观性等方面的异同,发现相同的变项出现在不同构式中表达的构式义、主观性不尽相同。再次,采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四个构式,横向对比四个构式在每一阶段的使用情况,纵向对比某一构式的变项构成、词性、语义关系、构式义类型的演变情况。最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示意图详细论述了构式义产生的过程,并对四者的整合层级进行了划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从个别构式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中寻找这类否定构式共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这对汉语构式的个别研究和体系研究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验证具有重要意义。这类否定构式的句法功能、历时演变和整合过程大致类似,却在语言表达中产生不尽相同的构式义和感情义,从而彰显出这类构式的能产性和独特魅力。另外,将汉语中构成相似的构式进行对比,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更有效地理解和驾驭汉语特殊结构,对相似结构产生不同意义、用于不同语境的原因有所了解。该论文有图4幅,表16个,参考文献1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