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社区的规范形成机制研究 ——以宁波市L社区为例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熊万胜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2[法学-人口学]
摘 要: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并形成了集中居住的趋势,流动人口的社区化居住与管理也成了一种常态,由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流动人口社区。然而,这种由流动人口构成的“陌生人社区,人口结构的流动性与异质性特征十分凸显,使流动人口社区面临关系松散、认同危机、秩序混乱等问题。如何实现秩序的构建与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社区,这成了当前流动人口社区所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宁波L社区为例,该社区是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社区化管理的流动人口社区,从“治理难点到“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该社区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社区规范,故而它的存在代表着一种流动人口集中居住与治理的理想模式。因此,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L社区的演变过程与结构特征出发,探究流动人口社区的规范形成机制。为了更加细致地厘清这一问题,本文从规范的内在性质及实施方式上,将流动人口社区的规范分成伦理规范、契约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并分别论述三种规范在社区中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伴随着居民关系结构变迁,流动人口社区的社会交往呈现出延展性的指向,同时在城乡伦理规则的共同运作下,形成了以道德理念、情面原则、文化认同为核心要素的伦理规范,并被社区成员共享和内化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成为社区生活有序的基本元素。第二,政府、企业与居民既是多元合作的社区共治关系,又是利益分化的博弈关系,在互动与博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共识,形成了合作协议、自治规则和居住约定等契约,达成了各方互惠均衡的社区治理结构,从而使契约性规范成为社区治理有效的关键要素。第三,强制性规范是流动人口社区管理有序的主导因素,正是通过政策法规、租住规定、技术监控等规训手段,对社区成员展开了全方位的规制与监督,并在权力制衡、正向激励与规避心理的驱动下,使社区成员选择顺从于强制性规范,从而保证了社区秩序的稳定性。通过对上述三种规范的形成脉络的探究,笔者认为,一个社区的规范是包含多个层次的,同理,它的形成机制也应该是多元整合的结果。在流动人口社区的规范形成机制中,离不开伦理规范、契约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的共同作用,它们在各自领域分工合作,并形成以强制性规范为主,伦理规范和契约性规范为辅,三元一体的格局,在三者的共同合力下,社区最终实现了由混乱无序向规范有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