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打鼾与心血管病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收藏
打鼾与心血管病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打鼾与心血管病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Relationships of Snoring Habi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Metabolic Risk Factors

作     者:夏艳杰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连成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打鼾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心血管病 

摘      要:目的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1998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的15组人群样本,每个人群整群抽样约1000人,其年龄范围在35-59岁,男女各半,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询问研究对象的打鼾情况。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中14组研究人群进行随访(1个研究中心未参加随访研究),最长随访到2015年底。分别根据打鼾频次和打鼾声音强度对研究对象分组,其中根据打鼾频次分为4组,分别为不打鼾、有时(1-2次/周)、经常(3-5次/周)和总是打鼾(6-7次/周);根据打鼾声音强度分为不打鼾、轻度(只是比呼吸音重一点或与说话声大小差不多)、中度(比说话声大)、重度(特别大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共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hinaMUCA 1998年基线共调查15573人,应答率为85.1%。横断面分析中有701人因不知道自己是否打鼾,753人拒绝抽血无血标本,8人因未测量身高、体重或腰围而被剔除。最终横断面分析共纳入14111人(其中男性为6697人,女性7414人)。另外在分析打鼾与糖尿病关系时,由于一组人群血糖测定未达到质控要求,进一步剔除该人群1058人后,共计13053人纳入打鼾与糖尿病关系的分析。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进行随访,最长随访至2015年底。剔除未参加随访的一组人群944人,10人失访,以及基线已罹患心血管病的136人,最终纳入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发病或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关系分析的研究对象为11963人。横断面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打鼾频次组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8.0%(不打鼾组)、28.6%(有时打鼾组)、37.3%(经常打鼾组)和40.9%(总是打鼾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5)。前瞻性分析共纳入11963人,中位随访13.9(6.7,15.1)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434(3.6%)例,包括脑卒中事件318例和冠心病事件123例。不打鼾、偶尔打鼾、有时打鼾及经常打鼾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人年2.42、3.30、5.71和5.79。Cox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的(模型1)结果显示,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城乡、南北、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模型2)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调整超重和肥胖(模型3)、高TC血症(模型4)、高TG血症(模型5)、低HDL-C血症(模型6)或糖尿病(模型8),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高血压(模型7),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之间虽仍呈正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趋势检验P值=0.0867);同样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调整超重和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9),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也不存在显著性。以不打鼾组为参照,有时打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