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收藏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作     者:蔡金杰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淑萍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大学生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功能 实现路径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信青年志愿者,勉励他们以身作则,弘扬志愿精神,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贡献。志愿服务因其独特优势使其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和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生促进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梳理志愿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道德塑造功能、思想塑造功能、精神凝聚功能、激励导向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五方面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本文除前言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理论概述。首先,基于对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和实践育人功能的内涵进行阐释。其次,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在经历过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发展阶段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再次,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本文主要阐述专项性志愿服务、公益性志愿服务和社区性志愿服务三种服务类型。最后,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剖析志愿服务的意义,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人力资源开发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高校志愿服务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强化道德认知,凝聚精神动力,培养良好道德,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道德塑造功能和思想塑造功能,道德塑造功能包括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两方面,思想塑造功能包括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方面。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导向功能包括价值激励和榜样激励两方面。再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凝聚功能包括目标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三方面。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引导功能包括志愿精神、慈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研究与经验启示。首先,基于对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与美国、日本志愿服务的对比分析,以服务目的、活动领域、组织形式、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五方面为切入点,剖析中外志愿服务的异同。其次,基于国内外志愿服务案例的经验启示,本文从服务理念时代化、管理系统化、活动专业化、品牌项目化四方面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建议。第四部分主要探究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本文主要从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为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公共社会发展,助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其次,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为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平台。本文主要从加强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强化志愿服务实践体验和构建“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强化高校青年实践体验,深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再次,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发挥志愿文化和榜样文化的育人功能,为青年学子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