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透水混凝土亚高温-冷却性能研究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守开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502[工学-材料学] 0813[工学-建筑学]
摘 要:为研究亚高温与冷却方式的协同作用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以C20废弃路面混凝土碎块自制再生粗骨料,并基于文献调研与初步试验确定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通过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优选试验配合比。基于此,制备试验所需再生透水混凝土试件,测定其在亚高温、不同冷却状态以及亚高温-冷却循环试验下试件质量损失以及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再生透水混凝土亚高温-冷却作用下的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加热温度与冷却方式的协同作用对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其质量损失率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不断加大,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不同冷却方式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浸水冷却凉风冷却自然冷却,对其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自然冷却凉风冷却浸水冷却。(2)在亚高温-冷却循环试验中,凉风冷却下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劈裂抗拉强度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浸水冷却条件下的再生透水混凝土强度先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减小至极小值后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3)6个输入参数(密度、加热温度、冷却方式、龄期、循环次数、质量损失率)与再生透水混凝土强度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整体预测效果较好,其中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981,平均相对误差为11.01%;劈裂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81,对应平均相对误差为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