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资源配置的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研究——以虹口区为例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章晓懿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120402[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摘 要:1.目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于2013年2月正式发布,该文件旨在解决无责任主体患者的急救问题,填补了我国现代医疗保障体系中有关于疾病应急救助体系的空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的意义在于从制度规范的角度解决实际存在的特殊患者就医难问题,在此基础上也对医疗机构在实施急救过程中发生大量欠费起到了缓解作用,有效地降低在急救诊疗过程中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使医务人员得以专注发挥职业专长,由此最终体现出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维护弱势群体急救需求的作用。然而,现有制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出现了专项基金支付范围受限、患者病情稳定后长期滞留医院的情况。本文的主旨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视角,深入剖析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明确其主要成因的基础上,进而针对成因逐一提出制度完善的相应对策。2.方法:本次研究将综合国内及国外在疾病应急救助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以优化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主要视角,通过共性案例的研究分析、深入疾病应急救助场所开展实地观察、访谈相关医疗机构参与应急救助的工作人员等方法,重点讨论研究《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虹口区域内的实际实施状况,并以虹口区为例分析相关制度的运行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对相关职能部门、康复治疗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确定造成此类问题的资源配置因素,进而综合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完善建议。3.结果:现行的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及其相关衔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专项经费资源配置不充分、结构不合理、专业社会工作资源缺乏、康复、照护等后续资源配置因素存在直接关联。4.结论:基于优化资源配置视角,针对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给付管理低效、专业社工介入不足、后续导出资源匮乏等资源配置因素。今后,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改进应着力于完善上海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疾病应就救助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后期的社区康复、长期照护资源动员机制,从而有效改善专项基金支付受限、基金支付运作低效、救助对象长期滞院等的运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