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调声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 ——以儋州第四中学为例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梅;阮志聪
授予年度:2019年
摘 要:儋州调声是海南儋州地区独有的地域性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经国务院批准儋州调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久远、文化内蕴深厚,凝结着儋州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保护传承价值。在当前新型、交融、多元音乐文化汇聚的情况下,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保护、发展以及资源开发,学校教育教学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故本文结合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基本理论,以儋州调声在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况为出发点,来探究儋州调声在学校特色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传播、保护路径,形成更多音乐资源的开发和音乐地方课程的教学构建。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观摩课堂、教学访谈、调查问卷这五种方式,发现儋州调声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现状、价值意义、发现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发展创新性思考。本文通过对儋州地区中学的儋州调声音乐课堂进行调研和问卷调查,选取开展情况较好的儋州第四中学为研究对象,选取学生为初一至初三各年龄段的学生,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三点,一是使公众了解儋州调声的教育传承价值;二是探索儋州调声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和寻求其良性发展,三是使地域民族民间音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使得民族民间音乐永久闪烁。本论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表述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性思考;第二部分主要阐明儋州调声的音乐文化和在中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现实性意义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意义;第三部分为“儋州调声音乐课程教学研究,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较全面的阐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到评价成果各方面的现状和情况分析。第四部分为问卷调查的设计和收集整理后的分析,文字搭配图表更加清晰的解读数据结果,并分析问题;论文第五部分是结合前四部分的调查、分析、整理以及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并对儋州调声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