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21年中国东北鼠疫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管书合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0302[法学-政治学] 1005[医学-中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10[医学]
摘 要:继1910-1911年东三省肺鼠疫大流行之后,在1920-1921年本地区再次发生了鼠疫流行。此次疫情始发于东北北部,后来扩散到东北各地,还蔓延到山东桑园、俄国远东等地。这次鼠疫是肺鼠疫,毒性极强,共造成九千余人死亡,是近代东北较大的传染病疫情之一。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反应,在城市中采用卫生扫除、对患者的检验与处理、消毒等方式,在城市间则采用控制交通的方式,有力地阻止了鼠疫的扩散。其中,哈尔滨、长春两座城市是防疫的重点。在哈尔滨还成立了万国防疫研究会等组织,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帮助。在山东桑园,当地政府采用极为严格的防疫手段,阻止鼠疫在华北地区的扩散。另外日本也极为关注这次传染病,将它视作在中国东北扩大影响力的机会。日本以文明之国的姿态试图指导中国防疫,并以防疫的名义试图参与中国各地的地方事务。日本在旅大地区采用严格的防疫措施。这次鼠疫爆发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十分复杂,与传染病相关的种种活动反映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近代东北民众心态的变迁过程。在防疫过程中,国家试图利用“现代化来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防疫工作实际运行的过程也反映了“现代化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冲突。这次防疫活动体现了医疗的进步,更体现了知识和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