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抗凝时机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的研究及危险因素分... 收藏
抗凝时机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的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抗凝时机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的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     者:张诚诚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忠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抗凝时机 预防 髋部骨折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1.探讨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抗凝才能最大程度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降低死亡率;2.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2017年7月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79例,男78例,女103例,年龄为605岁,平均79.5岁;股骨颈骨折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6例;采用内固定119例,髋关节置换6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及凝血系列检查。现由于血栓预防理念的不断更新、临床实际诊疗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社会因素,并非所有患者伤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正规的预防性抗凝治疗,但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2h停药,术后82h继续使用药物抗凝。对于研究目的1,我们根据患者受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抗凝1组(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24小时)74例,抗凝2组(24小时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48小时)36例,抗凝3组(48小时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术前12小时)69例;统计学分析评估3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先对3组患者血栓的形成整体进行比较,再使用方差分析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研究目的2,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围术期发生血栓的患者纳入血栓组,未发生血栓的患者为非血栓组,先对血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患者中有84例患者于围术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46.93%。2.抗凝1组患者围术期出现深静脉血栓20例,占本组患者的27.03%;抗凝2组患者围术期出现深静脉血栓17例,占本组患者的47.22%;抗凝3组患者围术期出现深静脉血栓47例,占本组患者的68.12%。3.抗凝三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检验统计量=24.206,P0.001),结果提示抗凝三组患者围术期整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抗凝1组和抗凝2组比较、抗凝1组和抗凝3组比较、抗凝2组和抗凝3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3组患者两两组间比较DVT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3组患者围术期DVT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4.年龄(OR=1.366,95%CI:1.229.5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R=6.606,95%CI:2.4687.681)以及术后D-二聚体(OR=1.270,95%CI:1.103.463)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即使在围术期积极采用血栓预防措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发生率仍然较高。2.抗凝三组患者围术期DVT的发生率不同,抗凝1组(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24小时)、抗凝2组(24小时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48小时)、抗凝3组(48小时伤后至入院开始抗凝时间术前12小时)3组患者围术期DVT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即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抗凝时间越早,围术期血栓的发生率越低。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早期正规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围术期DVT的发生率。4.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术后D-二聚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